更多“日本“二二六”兵变”相关问题
  • 第1题:

    日本“二二六”兵变后上台的内阁是(  )

    A.广田弘毅内阁
    B.近卫文磨内阁
    C.田中义一内阁
    D.林铣十郎内阁

    答案:A
    解析:
    日本“二二六”兵变后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标志着日本法西斯势力上台。因此,正确答案是A。

  • 第2题:

    唐天宝15年,公元756年,唐玄宗携杨玉环、杨国忠、李亨等人逃亡入蜀,途中发生马嵬兵变,此次兵变的领导将军是()。


    正确答案:陈玄礼

  • 第3题:

    陈桥兵变是()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


    正确答案:赵匡胤

  • 第4题: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拥立的是哪位皇帝?


    正确答案:宋太祖赵匡胤。

  • 第5题:

    日本“二二六”事件


    正确答案: 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后,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国内政局愈加动荡不安。围绕内政和外交上的政策方针,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对立日趋激化。而在军部内部,也分裂出更为激进的皇道派和较为持重的统制派,1935年12月,统制派决定将皇道派分子集中的第1师团派往中国东北。皇道派认为统制派已经对己下手,遂在民间右翼法西斯势力配合下,兴兵举事。1936年2月26日拂晓,皇道派军官纠集第1师团和近卫师团的1400余名官兵发动兵变,迅即占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和首相官邸等政府中枢机关,杀死内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重伤侍从长铃木贯太郎,首相冈田启介也险些丧命。兵变使日本政府机构一时瘫痪。天皇起初慰抚,继而调兵围剿,宣布其为“叛军”。此次事件令日本朝野大为震动,事后统制派以“肃军”为名,一面清除皇道派势力,实现军队的一元化统制;一面胁迫政府接受军部的各种要求,扩大军部的政治发言权,使日本政治迅速滑向天皇、军部法西斯体制。

  • 第6题:

    二二六政变


    正确答案:1936年2月26日凌晨,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1400多名驻京部队发动叛乱,杀死内大臣、藏相、教育总监,要求解散议会,建立皇道派控制的内阁。29日叛军投降。"二二六"政变后,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确立了统治地位。

  • 第7题:

    日本“二二六”兵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力量的反击
    • B、天皇的反对
    • C、军阀集团的内讧
    • D、劳动人民的反抗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1936年日本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二•二六”兵变后,组织军阀政府的是()。
    A

    广田弘毅

    B

    犬养毅

    C

    山县有朋

    D

    东条英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未在“2.26”兵变中被暗杀的日本首相是谁?

    正确答案: 是当时的日本首相冈田启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陈桥兵变

    正确答案: 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原曾结为义社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次年元旦,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胤弟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二二六政变

    正确答案: 1936年2月26日凌晨,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1400多名驻京部队发动叛乱,杀死内大臣、藏相、教育总监,要求解散议会,建立皇道派控制的内阁。29日叛军投降。"二二六"政变后,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确立了统治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日本“二二六”事件

    正确答案: 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后,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国内政局愈加动荡不安。围绕内政和外交上的政策方针,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对立日趋激化。而在军部内部,也分裂出更为激进的皇道派和较为持重的统制派,1935年12月,统制派决定将皇道派分子集中的第1师团派往中国东北。皇道派认为统制派已经对己下手,遂在民间右翼法西斯势力配合下,兴兵举事。1936年2月26日拂晓,皇道派军官纠集第1师团和近卫师团的1400余名官兵发动兵变,迅即占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和首相官邸等政府中枢机关,杀死内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重伤侍从长铃木贯太郎,首相冈田启介也险些丧命。兵变使日本政府机构一时瘫痪。天皇起初慰抚,继而调兵围剿,宣布其为“叛军”。此次事件令日本朝野大为震动,事后统制派以“肃军”为名,一面清除皇道派势力,实现军队的一元化统制;一面胁迫政府接受军部的各种要求,扩大军部的政治发言权,使日本政治迅速滑向天皇、军部法西斯体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了一次重大兵变,这次兵变中,()称帝了。


    正确答案:朱泚

  • 第14题:

    1936年日本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二•二六”兵变后,组织军阀政府的是()。

    • A、广田弘毅
    • B、犬养毅
    • C、山县有朋
    • D、东条英机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未在“2.26”兵变中被暗杀的日本首相是谁?


    正确答案:是当时的日本首相冈田启介。

  • 第16题: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

    • A、发动“九一八”事变
    • B、发动“二二六“兵变
    • C、广田弘毅上台
    • D、制定侵略扩张的国策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六镇兵变


    正确答案: 又称“六镇兵变”,是一次北魏孝明帝末年发生的边疆军镇群众暴动。北魏太武帝时,为拱卫首都平城,设立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和其他一些军镇。这一地区经济落后,生活艰苦,矛盾尖锐。而受北魏汉化影响,武人地位下降,对朝廷的不满日益严重。正光四年(523年),柔然入镇抄掠,诸镇损失惨重。拒不发粮的镇将于景被群众杀死,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义,获诸镇军民响应。北魏武力镇压受挫,一边采用改镇为州的安抚手段,一边勾结契丹进攻,起义最终失败。

  • 第18题: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陈桥兵变


    正确答案: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 第20题:

    填空题
    发动“陈桥兵变”的是()。

    正确答案: 赵匡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陈桥兵变是()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

    正确答案: 赵匡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日本“二二六”兵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主力量的反击

    B

    天皇的反对

    C

    军阀集团的内讧

    D

    劳动人民的反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陈桥兵变

    正确答案:
    陈桥兵变是指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所进行的一场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从都城开封率兵北上,准备抵御契丹和北汉的进攻。当部队进行到开封以北45里的陈桥驿时,赵匡胤的胞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趁机策动将士发动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紧接着,赵匡胤率领军队返回京城,从后周皇帝手中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