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蔡元培创立大学院制,目的是要变“教育官僚化”为“()”。
第2题:
柏拉图认为,“学习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教育。
第3题:
认为教育应该是“展个性,尚自然”的是谁?()
第4题:
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的教育家是()。
第5题:
斯宾塞认为教育管理儿童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学会()
第6题:
蔡元培认为,新教育与旧教育的分歧焦点在于教育是否能够让人的()得到自由发展。
第7题:
自治
自修
自由
自利
第8题:
轻率
粗鲁
自治
盲目
第9题:
涵养道德
开发“民智”
发展人的个性
造就“完全人格”
第10题:
陶行知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第11题:
梁启超
康有为
蔡元培
第12题:
夸美纽斯
陶行知
赞科夫
蔡元培
第13题:
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管理的()。
效率
略
第14题: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第15题:
“有所为”是老子认为的“无为”的最终目的。
第16题:
()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
第17题:
蔡元培主张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养成健全的人格。
第18题:
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第19题:
陈鹤琴
梁启超
蔡元培
陶行知
第20题: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教育无目的论
生活本位论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