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学生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遵守纪律,这是()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模仿
第2题:
在校园中和课堂上都只用外语交流和教学,不是用使用母语,让学生在外语的环境中熏陶,形成使用外语思维的习惯,这是()。
第3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第4题:
社交恐惧症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是经过强化过程而产生的。
第5题:
使学生产生哪种程度的焦虑感会使课堂提问效率最大化?()
第6题:
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回答数学问题而产生了对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的恐惧,可以用()
第7题: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忧心忡忡,不信任教师,害怕教师提问和批评;有的学生不信任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和兴趣;有的学生在教室里焦虑不安,心神不定,常常手足无措,答非所问。这属于()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第8题:
课堂提问随着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束而结束。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嫉妒
害怕
恐惧
紧张
第11题:
焦虑
害怕
恐惧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是对未来活动的预想而引起的紧张不安、忧虑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
第14题:
教师通过哪种提问方式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产生适度的焦虑,从而保证课堂提问的效率最大化?()
第15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恐惧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对某些神秘事物的无知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某些事物越神秘,对它的了解越多,产生的恐惧心理就越严重。
第16题:
焦虑是一种包含着()等成分的负性情绪。
第17题: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第18题:
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
第19题:
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是()。
第20题:
服从
认同
内化
模仿
第21题:
拟题阶段
引入阶段
陈述阶段
介入阶段
第22题:
抑郁症
恐惧症
焦虑症
强迫症
第23题:
人格型
行为型
情绪型
情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