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了解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的预期结果及教师的变化与提高等,属于()。
A课程方案评价
B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C课程效果评价
D课程教学评价
第3题:
在价值观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评价是()
第4题:
()主要了解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教师的变化和提高等等。
第5题:
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第6题: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第7题: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第8题: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取向评价
课程与教学的过程取向评价
课程与教学的主体取向评价
课程与教学的结果取向评价
第9题:
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第10题:
目标取向
过程取向
主体取向
实践取向
第11题:
课程方案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效果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
第12题:
目标评价
目的游离评价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
差距评价
第13题:
第14题:
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
第15题:
()的评价是把评价作为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第16题:
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它直接受教育目的、()的制约和影响。
第17题:
()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
第18题:
把课程视为预期的学习结果,这是认为()。
第19题:
课程方案评价
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效果评价
课程背景评价
第20题:
目标本位评价
目标游离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第21题:
第22题:
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第23题: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