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改变需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我国现行的教育心理学中,将这一过程划分为醒悟、转变与()三个阶段。
A自新
B自觉
C稳定
D巩固
第5题:
品德不良的青少年经过长时间的转变后,如果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出现反复,就逐渐进入()阶段。
第6题:
品德不良的青少年的转化过程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依次是()
第7题:
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
第8题: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包括()
第9题:
自新
醒悟
转变
回归
第10题:
依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第11题:
改过自新的意向
醒悟
巩固和稳定
转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醒悟
是指品德不良的学生在教育或良好环境的影响下,意识到继续坚持道德过错的危害性,开始产生改正过错的愿望或意向。
略
第16题:
认知治疗强调识别并改变个体消极的思维和适应不良的信念,尤其注重患者的()
第17题:
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包括以下阶段()。
第18题:
不良品德的转化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19题:
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第20题:
醒悟、自新、转变
醒悟、转变、自新
转变、自新、醒悟
转变、醒悟、自新
第21题:
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第22题:
顿悟
领悟
感悟
悔悟
醒悟
第23题:
自新
自觉
稳定
巩固
第24题:
改过自新的意向
醒悟
反复
转变
巩固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