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第3题: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谈到工人阶级“也应当在现实主义领域内占有自己的地位”的意思是,在现实主义艺术中,必须()。
第4题: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说明()
第5题: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了()
第6题: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第7题:
没有()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第8题:
1925年5月,以此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的运动是()。
第9题:
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必然趋势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状况
制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方针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方法
第10题: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
“工农武装割据”符合中国国情
“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政权的唯一斗争形式
第11题:
“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第12题:
瞿秋白
李立三
王明
第13题: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 )。
第14题:
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什么大罢工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顶点?
第15题:
“五四”运动后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斗争高潮是()
第16题:
关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第17题:
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个决议中说:“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
第18题:
按系数计取费用时,应首先按各省规定的系数执行,本.省没有特殊规定时,可按全国统一预算定额中规定的系数执行。
第19题:
中国工人运动从二七惨案后,掀起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第20题:
香港海员罢工
京注铁路工人罢工
“五卅”运动
北伐战争
第21题: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共产党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的形式
要走一条城市包围农村,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22题:
认为中国革命始终处于高潮
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敌人
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23题:
中国共产党分析了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斗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状况,强调了武装斗争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方针
中国共产党坚持“城市中心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