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里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现在世界第一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片文章中又写到“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疑问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B.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C.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题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里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现在世界第一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片文章中又写到“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疑问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B.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C.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相似考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更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里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现在世界第一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片文章中又写到“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疑问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与胡适曾在《每周评论》上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毛泽东
    • D、周恩来

    正确答案:B

  • 第2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正确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2)英、法等国。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美国总统成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3)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4)陈独秀: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
    胡适:“美国的帮助”使协约国取得胜利。
    李大钊: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 第3题:

    《每周评论》(1918-北京陈独秀)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他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在众多的报刊中,《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它对运动作了连续系统的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与引导,并赞扬它是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创举”。
    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即在关系中国民族危亡的时候所表现的“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精神。

  • 第4题:

    《每周评论》载:“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的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其后,中国人“站起来直接解决”的行动是()

    • A、发起新文化运动
    • B、爆发五四运动
    • C、成立中国共产党
    • D、开展国民革命

    正确答案:B

  • 第5题: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五四时期《每周评论》的主编是()。

    • A、钱玄同
    • B、陈独秀
    • C、胡适
    • D、李大钊

    正确答案:B,D

  • 第7题: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 A、新文化运动
    • B、实业救国运动
    • C、国民大革命
    • D、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1918年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 (),发表政治时事评论文章。同时宣传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版,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A

    《新青年》

    B

    《大公报》

    C

    《每周评论》

    D

    《新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与胡适曾在《每周评论》上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又写到:“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2017年真题]
    A

    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B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C

    苏俄宣布废除从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中国政府提出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同时,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抗议,规定德国应该将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这也是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A项,1914年,日本对德国宣战,出兵山东,时间与题干不符;C项,苏俄在十月革命后,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D项,1928—1929年期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 第11题: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中的一篇文章又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的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
    A

    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B

    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C

    苏俄宣布废除从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正确答案: C
    解析: 前面的"公理战胜强权"很明显,讲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由此也引发了五四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 第12题:

    单选题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

    《新青年》

    B

    《少年中国》

    C

    《青年杂志》

    D

    《每周评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依据学过的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章应该是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故答案为C项。A项不对,《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B项不对,《少年中国》是五四运动时期政治学术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1919年7月15日创刊于北京。D项错误,《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陈独秀主编。

  • 第13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总统是威尔逊。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1918年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 (),发表政治时事评论文章。同时宣传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版,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 A、《新青年》
    • B、《大公报》
    • C、《每周评论》
    • D、《新生》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五四时期流行“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这里的“公理”是指()

    • A、宋明理学“天理”
    • B、平等、自由
    • C、进化论和个人权利
    • D、自然科学定律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李大钊、陈独秀为开展社会主义宣传,于1918年1月在北京又创办了一个新的刊物是()。

    • A、《青年》杂志
    • B、《星期评论》
    • C、《每周评论》
    • D、《湘江评论》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陈独秀等创办了()

    • A、《新青年》
    • B、《每周评论》
    • C、《甲寅》
    • D、《国闻周报》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 B、《少年中国》
    • C、《青年杂志》
    • D、《每周评论》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李大钊、陈独秀为开展社会主义宣传,于1918年1月在北京又创办了一个新的刊物是()。
    A

    《青年》杂志

    B

    《星期评论》

    C

    《每周评论》

    D

    《湘江评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

    新文化运动

    B

    实业救国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中说,大战结果四“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中的一篇文章又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的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B

    日本对德国宣战,出兵山东

    C

    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每周评论》(1918-北京陈独秀)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他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在众多的报刊中,《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它对运动作了连续系统的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与引导,并赞扬它是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创举”。
    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即在关系中国民族危亡的时候所表现的“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