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程序机器人阶段
B.扫地机器人阶段
C.自适应机器人阶段
D.智能机器人阶段。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第6题:
中国作为最大市场,2014年机器人销量约为5.6万台,增幅高达54%,其中1.6万台由本土供应商提供,其余来自瑞士、德国、日本等外国制造商。“机器人换人”兴起的原因,合理的是() ①人口红利消退,人工成本上涨 ②机器人全面取代人工是发展趋势 ③机器人能创造更高的商品价值 ④机器人能带来更高经济效益
第7题:
格兰仕集团投入(),单线人均效率比传统生产线提升了62%。
第8题:
面对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问题,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机器人替代工人,完成简单、重复和单调的工作,或者在危险、对人体有害的环境中作业。采用机器人替代工人能够() ①优化用工结构,降低企业成本 ②加快生产自动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③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市场份额 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9题:
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在产业升级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号称“世界工厂”的广东东莞,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很多企业采取“机器换人”。“机器换人”带来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 ①促进经济发展 ②经济效益增加 ③劳动生产率提高 ④用工成本减少
第10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维诺格勒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制作的机器人能独自行走和拿起一定的物品,能“看到”东西并分析看到的东西,能服从指令并用人类语言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理解”能力。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表明()
第11题:
利用
智能
自动化
活用
第12题:
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优势竞争力靠的是机器人和自动化。()
第18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阶段是()
第19题:
日本政府产业竞争力会议汇总了增长战略的草案,将重点放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以提高生产效率。
第20题: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该市企业“机器换人”的益处。
第21题:
在一些企业的生产岗位,使用一台机器人成本为10万元,而3个工人一年的工资福利等企业要支付15万元以上。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3个工人的工作量。企业之所以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原因在于() 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②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的 ③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④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影响生活消费
第22题:
智能机器人
自动化工厂升级
互联网金融
高科技人才
第23题:
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