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错误
更多“发酵液中氧浓度增加,溶氧浓度亦随之增加”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溶氧对发酵的影响,如何控制溶氧浓度可提高目标产物的产率?


    正确答案:大部分工业微生物需要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培养这类微生物需要采取通气发酵,适量的溶解氧可维持其呼吸代谢和代谢产物的合成。,对决大多数发酵来说,供氧不足会造成代谢异常,降低产物产量。因此,保证发酵液中溶氧和加速气相、液相和微生物之间的物质传递对于提高发酵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发酵液的溶氧浓度,是由供氧和需氧两方面多决定的,也就是说当发酵的供氧量大于需氧量,溶氧浓度就上升,反之就下降。因此要控制好溶氧浓度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供氧方面主要是设法提高氧传递的推动力和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的值,如可调节搅拌转速或通气速率来控制供氧;发酵液的需氧量受菌体浓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发酵液的摄氧率随菌浓增加而按一定比例增加,但是氧的传递速率随菌浓的增加呈对数减少。因此可通过控制最合适菌体浓度来控制需氧量。在工业生产中还可通过调节温度,液化培养基,中间补水,填加表面活性剂来改善溶氧水平。

  • 第2题:

    某机械搅拌发酵罐内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为0.025mol/m3,此罐压下饱和溶氧浓度为0.275mol/m3,此罐的KLa值为1000(1/h),根据传质理论,计算此类发酵罐的供氧能力为()mol(O2)/(m3∙h).


    正确答案:250

  • 第3题:

    什么是临界氧浓度和最适氧浓度,发酵过程的一般溶氧变化规律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临界氧浓度:不影响微生物呼吸时的最低溶解氧浓度称为临界溶解氧浓度;
    最适氧浓度:指溶解氧浓度对生物合成的一个最适范围。
    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发酵初期,菌体大量增殖,耗氧量大,此时氧量供小于求,溶解氧浓度明显下降,同时菌体摄氧量则出现高峰。发酵中,对于分批发酵来说溶解氧浓度变化比较小,因为菌体已繁殖到一定程度,呼吸强度变化不大。到了发酵后期,由于菌体衰亡,呼吸强度减弱,溶解氧浓度也会逐步上升。菌体开始自溶后,溶解氧浓度上升更为明显。

  • 第4题:

    控制好氧发酵的溶氧浓度一定小于微生物的临界溶氧值。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临界氧浓度是指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最低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监控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考察工艺控制是否满足要求
    2、其它异常情况的表征,染菌、噬菌体、设备和操作故障
    3、间接控制的措施

  • 第7题:

    决定氧量的标准是(),饱和培养液的溶氧浓度为()。


    正确答案:溶解氧;7mg/L

  • 第8题:

    填空题
    某机械搅拌发酵罐内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为0.025mol/m3,此罐压下饱和溶氧浓度为0.275mol/m3,此罐的KLa值为1000(1/h),根据传质理论,计算此类发酵罐的供氧能力为()mol(O2)/(m3∙h).

    正确答案: 25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临界氧浓度是指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最低要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营养液中的溶存氧浓度

    正确答案: 简称DO,是指在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条件下单位体积营养液中溶解的氧气的数量,以毫克每升表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增加发酵液中的溶氧?

    正确答案: 提高空气流速;提高罐的高径比;降低培养液的浓度;调整搅拌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发酵液中供氧和需氧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氧的平衡最终反映在发酵液中氧的浓度上面,可用下式推出:溶解氧变化=供氧–耗氧,即dc/dt=OTR-OUR=Kla(C*-C)-OUR。如果发酵过程溶解氧处于临界氧浓度之下,该采用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该问题?请列举并分析该措施。

    正确答案: 提高发酵过程中氧供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1)改变通气速率;(2)改变搅拌转速;(3)改变气体组成中的氧分压(如通纯氧);
    (4)改变罐压(即改变氧的分压P,以提高C*);
    (5)改变发酵液的理化性质
    加消沫剂、补加无菌水、改变培养基的成分等以改善通气效果。
    (6)加入传氧中间介质
    血红蛋白;烃类碳氢化合物(如石蜡、甲苯等);含氟碳化物。
    (7)控制菌体浓度以降低OUR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发酵过程中一类是可以直接采用特定的传感器监测的参数有()

    • A、温度、压力、搅拌功率、细胞生长速率
    • B、泡沫、发酵液粘度、呼吸商、pH
    • C、离子浓度、产物合成速率溶解度、溶氧浓度
    • D、转速、浊度、基质浓度、发酵液粘度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发酵过程控制参数中属于化学参数的有()。

    • A、压力
    • B、产物浓度
    • C、溶解氧
    • D、基质浓度
    • E、废气中氧浓度

    正确答案:B,C,D,E

  • 第15题:

    膜式氧合器使用时PaCO2高,PaO2正常处理是()

    • A、减少气流量,增加氧浓度
    • B、减少气流量,减少氧浓度
    • C、增加气流量,维持氧浓度
    • D、增加气流量,增加氧浓度
    • E、增加气流量,减少氧浓度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覆膜氧电极主要用来测定发酵液中的()。

    • A、溶解氧浓度
    • B、微生物的呼吸强度
    • C、微生物的耗氧速率
    • D、排出气体的氧浓度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如何增加发酵液中的溶氧?


    正确答案:提高空气流速;提高罐的高径比;降低培养液的浓度;调整搅拌器。

  • 第18题:

    发酵液中供氧和需氧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氧的平衡最终反映在发酵液中氧的浓度上面,可用下式推出:溶解氧变化=供氧–耗氧,即dc/dt=OTR-OUR=Kla(C*-C)-OUR。如果发酵过程溶解氧处于临界氧浓度之下,该采用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该问题?请列举并分析该措施。


    正确答案:提高发酵过程中氧供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1)改变通气速率;(2)改变搅拌转速;(3)改变气体组成中的氧分压(如通纯氧);
    (4)改变罐压(即改变氧的分压P,以提高C*);
    (5)改变发酵液的理化性质
    加消沫剂、补加无菌水、改变培养基的成分等以改善通气效果。
    (6)加入传氧中间介质
    血红蛋白;烃类碳氢化合物(如石蜡、甲苯等);含氟碳化物。
    (7)控制菌体浓度以降低OUR

  • 第19题:

    单选题
    在体外循环中使用膜式氧合器时出现PaCO2升高,PaO2正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降低气体流量,增加氧浓度

    B

    降低气体流量,降低氧浓度

    C

    增加气体流量,维持氧浓度

    D

    增加气体流量,提高氧浓度

    E

    增加气体流量,降低氧浓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控制好氧发酵的溶氧浓度一定小于微生物的临界溶氧值。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覆膜氧电极主要用来测定发酵液中的()。
    A

    溶解氧浓度

    B

    微生物的呼吸强度

    C

    微生物的耗氧速率

    D

    排出气体的氧浓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监控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考察工艺控制是否满足要求
    2、其它异常情况的表征,染菌、噬菌体、设备和操作故障
    3、间接控制的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膜式氧合器使用时PaCO2高,PaO2正常处理是()
    A

    减少气流量,增加氧浓度

    B

    减少气流量,减少氧浓度

    C

    增加气流量,维持氧浓度

    D

    增加气流量,增加氧浓度

    E

    增加气流量,减少氧浓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CO浓度增加导致红细胞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随之升高,体现(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