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阐释学与传统翻译学有什么差异()。A.聚焦于文本分析B.比较原文和译文的语言结构,分析背后的文化差异C.认为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D.研究译者对译文的理解

题目

翻译阐释学与传统翻译学有什么差异()。

A.聚焦于文本分析

B.比较原文和译文的语言结构,分析背后的文化差异

C.认为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D.研究译者对译文的理解


相似考题
更多“翻译阐释学与传统翻译学有什么差异()。”相关问题
  • 第1题:

    Those flowers looked as if they求翻译

    Those flowers looked as if they翻译是什么意思


    那些花看起来好像他们。

  • 第2题:

    为什么严复要把社会学翻译为群学?


    正确答案: ①为当时迫切的变法图强的现实需要,其目的是鼓励中国人在面临亡国灭种的情况下,要合群、团结,共同御辱,一致对外,只有这样,方能救国保种,而不至于被外敌各个击破。
    ②“群学”译名在移植西方社会学之初,更容易使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③更容易为当时国人所接受。

  • 第3题:

    阐释学


    正确答案:阐释学是中西比较诗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运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对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进行阐释。

  • 第4题:

    简述机器翻译的四个层级与语言学知识。


    正确答案:可分为四个层级.较低的是单词翻译,即词对词的翻译,这种翻译只需要词语本身的信息.稍高一点的是句法来面和翻译,要求计算机能识别词类.形态和语序,即先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并调整译句的语序.再高一点是语义来面的翻译,即要计算机能够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更高一点的是语境平面的翻译,即根据上下文和说话的背景等结构外因素来确定译句.目前做到的仅是单词平面翻译.

  • 第5题:

    在翻译过程中,译文的洋味不太足的翻译方法称为:()

    • A、直译
    • B、归化翻译
    • C、传统继承翻译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传播学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根本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两派的根本差异在于研究立场不同。传播学派是肯定现状、服务现状,而批判学派是批判现状、否定现状。这种对传播现状的不同的态度取向,是两大学派所有分歧的根本之存在。

  • 第7题:

    什么是无细胞翻译系统,一个无细胞翻译系统需要哪些基本成分?常用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有哪些?


    正确答案:无细胞翻译系统指保留蛋白质生物合成能力的细胞抽取物。
    无细胞系统要包含以下成分:核糖体、各种tRNA、各种氨酰-tRNA合成酶、蛋白质合成需要的起始因子和延伸因子以及终止释放因子、GTP、ATP、20种基本的氨基酸。
    常见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有:大肠杆菌无细胞翻译系统、兔网织红细胞无细胞翻译系统、麦胚无细胞翻译系统和某些肿瘤细胞制备成的无细胞翻译系统。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严复要把社会学翻译为群学?

    正确答案: ①为当时迫切的变法图强的现实需要,其目的是鼓励中国人在面临亡国灭种的情况下,要合群、团结,共同御辱,一致对外,只有这样,方能救国保种,而不至于被外敌各个击破。
    ②“群学”译名在移植西方社会学之初,更容易使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③更容易为当时国人所接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EDI业务所使用的翻译软件主要是用于:()。
    A

    用户格式报文与平面文件之间的翻译

    B

    平面文件与EDI标准报文之间的翻译

    C

    用户格式报文与EDI标准报文之间的翻译

    D

    不同文字报文之间的翻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机器翻译的四个层级与语言学知识。

    正确答案: 可分为四个层级.较低的是单词翻译,即词对词的翻译,这种翻译只需要词语本身的信息.稍高一点的是句法来面和翻译,要求计算机能识别词类.形态和语序,即先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并调整译句的语序.再高一点是语义来面的翻译,即要计算机能够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更高一点的是语境平面的翻译,即根据上下文和说话的背景等结构外因素来确定译句.目前做到的仅是单词平面翻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女:你可以给我翻译这段汉语吗?男:就我这样的汉语水平,恐怕不行。问:男的意思是什么?
    A

    不想翻译

    B

    翻译不了

    C

    可以翻译

    D

    翻译得很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林纾的小说翻译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特点是:
    (1)有明显的倾向性。林纾的早期译作,所介绍的大多数是接近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或者向社会的不平挑战的作家。林纾翻译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学,不少译作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价值。既有助于读者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上层社会的腐败和下层社会的贫困,亦有助于人们对黑暗现实的认识,给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有益的启示。
    (2)林纾翻译的小说几乎全是采取与人合译方式进行的。
    (3)运用“古文”来意译西方文学,体现了林纾的译书风格。
    (4)运用序、跋等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进行阐释或赏析,借题发挥,抒爱国之情。
    (5)后期的译作对原著的选择还不够严谨,显得较庞杂,译文上存在删改、错误之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手语翻译员进行翻译时要()

    • A、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
    • B、按照当事人的手语翻译
    • C、客观忠实地翻译
    • D、有重点地翻译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译介学的翻译理论研究与传统译论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传统译学始终建立在对“原文”、“译文”的本质化定义之上,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等值关系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因此忠实、准确被视为评判翻译的基本原则。而70年代兴起的翻译研究,由于受到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欧陆理论的深刻影响,激烈批判传统译学本质主义的翻译观。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因此,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规范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

  • 第15题:

    林纾的小说翻译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特点是:
    (1)有明显的倾向性。林纾的早期译作,所介绍的大多数是接近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或者向社会的不平挑战的作家。林纾翻译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学,不少译作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价值。既有助于读者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上层社会的腐败和下层社会的贫困,亦有助于人们对黑暗现实的认识,给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有益的启示。
    (2)林纾翻译的小说几乎全是采取与人合译方式进行的。
    (3)运用“古文”来意译西方文学,体现了林纾的译书风格。
    (4)运用序、跋等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进行阐释或赏析,借题发挥,抒爱国之情。
    (5)后期的译作对原著的选择还不够严谨,显得较庞杂,译文上存在删改、错误之处。

  • 第16题:

    母亲要求儿子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儿子说:“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以下哪项是儿子的回答中隐含的前提()。

    • A、要想当翻译,就需要学外语
    • B、只有当翻译,才需要学外语
    • C、只有学了外语才能当翻译
    • D、即便学了外语也未必能当翻译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这句话翻译是什么?


    正确答案:自我抛弃的人,不可能和他有所作为。

  • 第18题:

    人机对话与机器翻译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机器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句子通过什算机处理而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相同意思的句子,人机对话则要求计算机先懂得一个句子,然后把看懂或听懂的句子作为一个指今接受下来,并按照要求作出响应的动作,或者用语言作出响应的回答。

  • 第19题:

    什么是翻译?翻译在什么细胞器进行?需要什么原料?


    正确答案: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翻译在核糖体进行。需要氨基酸。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叫机器翻译?简述机器翻译的历史。

    正确答案: 机器翻译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语言的语句自动或半自动地转换成语义与之相等的另一种语言的句子。
    ①机器翻译的草创期: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启示着人们考虑翻译技术的革新问题;1949年,韦弗发表了一份以《翻译》为题的备忘录,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的问题;1954年,美国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机器翻译实验,把几个简单的俄语句子翻译成英语,接着,苏联、英国等也进行了机器翻译实验,机器翻译研究出现热潮,此时的机器翻译的过程与解读密码的过程相类比,可读性差,难以实用;1964年,美国科学院成立了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并于1966年发表了《语言与机器》的报告,对机器翻译持否认态度,使得机器翻译研究陷入低潮。
    ②复苏期。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复苏的局面,在美国、法国、加拿大都出现了一批实验性的机器翻译系统。③繁荣期。20世纪70年代末,机器翻译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点是机器翻译走出实验室,迈向了实用化。机器翻译的繁荣期是以1976年加拿大开发的实用性机器翻译系统正式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标志的。这以后,日本、美国、法国、德国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实用化的机器翻译产品,投入市场。我国是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开展机器翻译的国家。与国外机器翻译历史相比,还经历了停滞期。具体来说,1956—1966年是草创期;1966—1975年是停滞期;1975—1987年是复苏期;1987年到现在是我国机器翻译研究的繁荣期。这一时期是以“译星1号”的问世为标志的。我国的机器翻译也迈向了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翻译过程中,译文的洋味不太足的翻译方法称为:()
    A

    直译

    B

    归化翻译

    C

    传统继承翻译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无细胞翻译系统,一个无细胞翻译系统需要哪些基本成分?常用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有哪些?

    正确答案: 无细胞翻译系统指保留蛋白质生物合成能力的细胞抽取物。
    无细胞系统要包含以下成分:核糖体、各种tRNA、各种氨酰-tRNA合成酶、蛋白质合成需要的起始因子和延伸因子以及终止释放因子、GTP、ATP、20种基本的氨基酸。
    常见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有:大肠杆菌无细胞翻译系统、兔网织红细胞无细胞翻译系统、麦胚无细胞翻译系统和某些肿瘤细胞制备成的无细胞翻译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母亲要求儿子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儿子说:“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以下哪项是儿子的回答中隐含的前提()。
    A

    要想当翻译,就需要学外语

    B

    只有当翻译,才需要学外语

    C

    只有学了外语才能当翻译

    D

    即便学了外语也未必能当翻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男:这段话我看不太懂,你能帮我翻译一下吗?女:好的,我开完会马上就帮你翻译。问:女的是什么意思?
    A

    开会前帮忙翻译

    B

    明天帮忙翻译

    C

    没有时间帮忙翻译

    D

    开会结束后帮忙翻译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