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S·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进行了有关研究,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
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
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
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
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
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
第5题:
女青年受到情感损害时,极易出现下列的情绪状态( )
第6题:
如何理解《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主题?
第7题:
学者理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中提出三种引导类型,即()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第10题:
“拉丁美洲的孤独”
“北美洲的孤独”
“欧洲的孤独”
“亚洲的孤独”
第11题:
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
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
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
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
头脑中思考智力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
第12题:
孤独是勇敢者的专利
孤独需要勇气
伟大的心灵需要独舞
孤独激发灵感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缺乏交会性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行为特征,这是指()
A孤独症儿童无法在交流的时候对交流对象集中注意
B孤独症儿童不具有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C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聚在同一注意对象上
D孤独症儿童在日常会话中无法集中注意
第16题:
人是孤独的,只要找到了另一半就能摆脱孤独。
第17题:
如何理解《百年孤独》中“孤独”主题?
第18题: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表现了()。
第19题:
在互联网时代,因为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所以人们在数字世界里不断分享,不断交流。但事实上,这种对联系的渴望,与其说是一种治疗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病症。它表达着我们害怕孤独的焦虑,但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它使我们与外界更为隔绝。同时我们已经失去独处的能力,而这种独处才能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找到自我,在找到自我的同时,才可能与他人产生更好的联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第20题:
孤独症儿童无法在交流的时候对交流对象集中注意
孤独症儿童不具有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聚在同一注意对象上
孤独症儿童在日常会话中无法集中注意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孤独、抑郁、烦恼、嫉妒
孤独、抑郁、冲动、哭泣
孤独、抑郁、傲慢、躁狂
孤独、抑郁、愤怒、厌恶
傲慢、躁狂、冲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