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江海区决定对东风路、西河路、南塘路、北海路等4条辖区内道路进行市容出新,为了解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民意的出新方案,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甲、乙、丙、丁4位同志两人一组结伴展开调研。已知,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恰有两人选择;在每条道路的调研中,乙与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另外,还知道: (1)如果甲选东风路,则丁也选东风路; (2)如果丙选南塘路,则丁也选南塘路; (3)甲没有选南塘路。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甲选西河路和北海路 B.乙选西河路和南塘路 C.丙选东风路和西河路 D.丁选东风路和北海路

题目
某市江海区决定对东风路、西河路、南塘路、北海路等4条辖区内道路进行市容出新,为了解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民意的出新方案,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甲、乙、丙、丁4位同志两人一组结伴展开调研。已知,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恰有两人选择;在每条道路的调研中,乙与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另外,还知道:
(1)如果甲选东风路,则丁也选东风路;
(2)如果丙选南塘路,则丁也选南塘路;
(3)甲没有选南塘路。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选西河路和北海路
B.乙选西河路和南塘路
C.丙选东风路和西河路
D.丁选东风路和北海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具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规定的匹配方式为“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有两人选择”。
根据条件“乙和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可得,乙和丙各选两条路,且各不相同。
根据条件(1)可知,假设甲选东风路,则丁也选东风路,则出现三个人选择东风路的情况(乙和丙中必有一人也选择东风路),与已知条件矛盾,故甲不选择东风路;
综上,甲选择剩下的西河路和北海路。
因此,选择A选项。
更多“某市江海区决定对东风路、西河路、南塘路、北海路等4条辖区内道路进行市容出新,为了解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民意的出新方案,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甲、乙、丙、丁4位同志两人一组结伴展开调研。已知,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恰有两人选择;在每条道路的调研中,乙与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另外,还知道: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为方便耕作自己承包的土地,与乙订立合同,约定在乙承包的土地上开辟道路供甲通行,甲为此向乙支付两万元,并办理了登记。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甲,乙之间的约定为相邻关系约定

    B.甲可以以该道路的使用权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C.若甲向丙转让自己的承包经营权,则丙可以使用该道路

    D.若乙向丙转让自己的承包经营权,即便丙对该道路的约定并不知情,丙也不得拒绝甲使用道路


    参考答案:C

  • 第2题:

    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在铺设两条道路,道路A长900米,道路B长1250米。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完成道路施工24、30、32米,甲负责道路A,丙负责道路B,乙先帮助甲铺设道路A,然后又去帮助丙铺设道路B。两条道路同时开工同时完工,那么乙队分别帮助甲、丙两队施工多少天?( )

    A.16天,20天

    B.10天,15天

    C.14天,11天

    D.20天,15天


    正确答案:B
    道路总长度为900+1250=2150(米),每天三个施工队共可以完成24+30+32=86(米),因此共需要施工2150÷86=25(天)。甲队25天可以完成24×25=600(米),则乙队要帮甲队完成900-600=300(米)再去帮丙队,即乙队帮甲队施工300÷30=10(天)之后,又去帮丙队施工25-10=15(天)。故答案为B。

  • 第3题:

    乙、丙、丁、戊等多名同志知道消息后积极报名,申请前往。根据报名情况及本局自身工作需要,局领导做出以下几项决定:

    (1)在甲、乙两人中至少挑选1人;

    (2)在乙、丙两人中至多挑选1人;

    (3)在甲、丁两人中也至多挑选1人;

    (4)如果挑选了丁,那么丙、戊两人缺一不可。

    据此,可以推出:

    A.不挑选丁

    B.挑选甲

    C.不挑选甲

    D.挑选丁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同时需要使用假设法。由题干四个条件无法进行有效推理,观察选项可知,可由假设挑选甲或挑选丁入手。
    由(4),假设挑选丁,则挑选丙和戊;进而由(2)和(3)可知,不挑选甲和乙,与(1)矛盾。因此,不挑选丁。故答案选A。

  • 第4题:

    甲乙丙丁人中有2人在节假日为社区做好事,班主任把这4人找来了解情况4人分别回答如下: 甲:丙、丁两人中有人做了好事乙:丙做了好事,我没有 丙:甲、丁中只有一人做了好事丁:乙说的是事实 最后经调查分析,发现4人中有2人说的是事实,另外2人说的与事实有出入到底谁做了好事()?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某单位寻求对外合作,准备在甲、乙、丙、丁四家单位中确定一个或几个合作对象。单位管理层经过认真调研和讨论,最终形成了以下三种意见:
    (1)对于甲和乙两单位,至多选一个。
    (2)对于甲和丁两单位,至少选一个。
    (3)如果选择丙或丁单位,就不能选择乙单位。
    在最终决定时,单位领导只采纳了上述一种意见。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最符合单位领导的最终决定( )

    A.选择乙、丙、丁 B.选择乙,但不选择丙和丁
    C.选择甲、乙、丁 D.选择丙,但不选择乙和丁

    答案:C
    解析:
    单位领导只采纳了上述一种意见,采用代入法。假设A项正确,满足意见(1)、(2),排除。假设B项正确,满足意见(1)、(3),排除。假设C项正确,只满足意见(2),符合题意。假设D项正确,满足意见(1)、(3),排除。因此C项当选。

  • 第6题:

    某市江海区决定对东风路、西河路、南塘路、北海路等4条辖区内道路进行市容出新,为了解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民意的出新方案,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甲、乙、丙、丁4位同志两人一组结伴展开调研。已知,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恰有两人选择;在每条道路的调研中,乙与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另外,还知道:
    (1)如果甲选东风路,则丁也选东风路;
    (2)如果丙选南塘路,则丁也选南塘路;
    (3)甲没有选南塘路。
    如果乙不选东风路,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或者选东风路或者选南塘路
    B.乙或者选西河路或者选南塘路
    C.丙或者选南塘路或者选北海路
    D.丁或者选西河路或者选北海路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具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规定的匹配方式为“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有两人选择”。
    根据条件“乙和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可得,乙和丙各选两条路,且各不相同。
    本题给定条件为“乙不选择东风路”,则乙应在剩下的三条路中选择两条,那么可以推知,乙西河路和南塘路中应至少选择一条,即乙或者选西河路或者选南塘路。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7题:

    某单位要选拔人才下乡挂职。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有甲、乙、丙、丁、戊、己,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和办公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人事部门:丙、丁两人中只能有一人去
    组织部门:若丁不去,则戊也不去
    办公室:甲、丙和己三人必须留下一个
    由此可以推出,能够同时满足三个部门要求的派出方案是:
    A甲、乙、丙、己
    B甲、乙、丙
    C乙、丙、丁、戊
    D乙、丙、戊


    答案:B
    解析: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
    由题干可知:(1)丙和丁不能同时去;(2)丁和戊必须同时去;(3)甲、丙、己不能同时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甲、乙、丙、己一起去了,不符合(3);
    B选项:甲、乙、丙一起去,符合题干所提出的条件;
    C选项:乙、丙、丁、戊一起去,不符合(1);
    D选项:乙、丙、戊一起去,如果戊去了,那么丁也会去,不符合(2)。
    故正确答案为B。

  • 第8题:

    某机关甲、乙、丙、丁4个处室准备深入基层调研。他们准备调研的地方是红星乡、朝阳乡、永丰街道、幸福街道。每个处室恰好选择其中一个地方,各不重复。已和:(1)要么甲选幸福街道,要么乙选幸福街道,两者必居其一;(2)要么甲选红星乡,要么丙选永丰街道,两者必居其一;(3)如果丙选永丰街道,则丁选幸福街道。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选朝阳乡
    B.乙选红星乡
    C.丙选幸福街道
    D.丁选永丰街道

    答案:D
    解析:
    翻译推理【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中的关联词“如果,那么”、“要么,要么”,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1)要么甲选幸福街道,要么乙选幸福街道(2)要么甲选红星乡,要么丙选永丰街道(3)丙选永丰街道→丁选幸福街道第三步,进行推理。利用代入法解题:A项,假设甲选朝阳乡,根据条件“各不重复”,可知甲没有选幸福街道,结合(1)可知,乙选幸福街道;结合(2)可知,丙选永丰街道;再结合(3)可得丁选幸福街道,这与“乙选幸福街道”矛盾,故排除A;B项,假设乙选红星乡,根据条件“各不重复”,可知乙没有选幸福街道,结合(1)可知,甲选幸福街道;结合(2)可知,甲不选红星乡,所以丙选永丰街道;再结合(3)可得丁选幸福街道,这与“甲选幸福街道”矛盾,故排除B;C项,假设丙选幸福街道,则与(1)矛盾,排除。因此,选择D选项。

  • 第9题:

    张某完全靠500万元的自有资金进行房地产置业投资。经市场调研,有甲、乙、丙三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各方案的初始投资、年净经营收入和净转售收入见下表,计算期均为10年。张某的目标收益率为10%。



    在计算期内,甲、乙、丙三个投资方案经营期间的投资收益率高低关系正确的为()。

    A、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B、乙大于甲,甲大于丙
    C、乙等于丙,丙大于甲
    D、甲等于乙,乙大于丙

    答案:C
    解析:
    考察投资收益率的计算。三个方案的经营期间均为前9年,投资收益率=年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100%,甲的投资收益率=40/300*100%=13.33%;乙的投资收益率=60/400*100%=15%;丙的投资收益率=75/500*100%=15%。所以答案为C。

  • 第10题:

    有甲、乙、丙、丁四个计算期相同的互斥型方案,投资额依次增大,内部收益率IRR依次为9%、11%、13%、12%,基准收益率为10%。采用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IRR进行方案比选,正确的做法有()。

    A:乙与甲比较,若△IRR>10%,则选乙
    B:丙与甲比较,若△IRR<10%,则选甲
    C:丙与乙比较,若△IRR>10%,则选丙
    D:丁与丙比较,若△IRR<10%,则选丙
    E:直接选丙,因其IRR超过其他方案的IRR

    答案:A,C,D
    解析:
    按初始投资额由小到大依次计算相邻两个方案的增量内部收益率△IRR,若△IRR<ic则说明初始投资大的方案优于初始投资小的方案,保留投资大的方案;反之,若△IRR<ic,则保留投资小的方案。直至全部方案比较完毕,保留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 第11题:

    单选题
    公司要在代号为甲、乙、丙、丁、戊、己中选拔人出差,人选的配备要求,必须注意下列各点: (1)甲、乙两人至少去一个人; (2)甲、丁不能一起去; (3)甲、戊、己三人中要派两人去; (4)乙、丙两人中去一人; (5)丙、丁两人中去一人; (6)若丁不去,则戊也不去。 那么哪些人出差了()
    A

    甲、乙、丙、己

    B

    甲、乙、己

    C

    乙、丙、丁、戊

    D

    乙、丙、戊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条件3可以排除C、D,由条件4排除A,因此答案为B,可以代入题中验证,符合条件。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市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经调查为两人合伙作案,公安机关抓到甲、乙、丙、丁四个嫌疑人。甲:乙是凶手;乙:我是清白的;丙:丁不是凶手;丁:凶手在甲和丙中间。已知他们四个人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则以下说法为真的是(  )。
    A

    甲说了假话,且甲自己是凶手

    B

    丁说了真话,且甲是凶手

    C

    丙说了假话,且甲是凶手

    D

    乙说了假话,且乙自己是凶手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甲和乙的话构成矛盾关系,因此必有一真一假,则丙、丁说的话必为假。由丙的话为假推出丁是凶手,由丁的话为假推出甲和丙都不是凶手,而凶手是两个人,则乙也是凶手,故甲的话为真,乙的话为假。因此D项正确。

  • 第13题:

    曙光研究所为了加强与合作单位的科研合作,需要派出若干名科技人员前往合作单位开展工作。根据工作要求,研究所领导决定:

    (1)在甲和乙两人中至少要派出一人;

    (2)在乙与丙两人中至多能派出一人;

    (3)如果派出丁,则丙和戊两人都要派出;

    (4)在甲、乙、丙、丁、戊等5人中至少应派出3人。

    据此,可以推出必定会派出( )。

    A.乙

    B.丙

    C.丁

    D.戊


    正确答案:D
    分析推理题目,采用反向代入法。假设乙不派出,由(1)知派出甲,由(3)(4)得派出丙、戊,无法推出丁是否派出,故乙不必然派出,A项排除;假设丙不派出,由(3)知不派出丁,可以派出甲乙戊,B项排除;假设丁不派出,派出甲戊,再从乙丙中挑一个,C项排除;假设戊不派出,由(3)知不派出丁,由(2)知乙丙至少有一个不派出,只能派出两人,此时与(4)矛盾。故答案选D。
    另解,由(2)和(4)可知,甲、丁、戊中至少应派出2人。再由(3),假设戊不派出,则丁不派出,矛盾。所以戊必定会派出。

  • 第14题:

    甲为了报复乙,在乙回家的路上堆了个土堆,准备让乙吃点苦头,丙也想报复乙,因此关闭了乙回家道路上的,想乙回家不方便。结果乙在没有路灯的道路上直勾勾地撞上了土堆,造成重伤,关于甲和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了过失伤害罪

    B.构成了共同犯罪

    C.不构成共同犯罪

    D.两人共同过失行为导致的伤害,因此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C

  • 第15题:

    甲、乙、丙三人手中各有若干颗糖,第一次甲给乙和丙的颗数各等于乙和丙手中原有的颗数,第二次乙给甲和丙的颗数各等于甲和丙两人手中的颗数,第三次丙给甲和乙两人的颗数各等于甲和乙两人手中现有的颗数,这时甲、乙、丙三人手中恰好每人有8颗糖,问丙原有多少颗糖?( )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A
    本题用列表法来解,列表,得

    由表可知,第三次丙给甲和乙两人糖后,甲、乙、丙手中各有8颗糖。那么当第二次乙给甲和丙糖后,甲和乙手中各有4颗糖,而丙手中则有16颗糖。同样,第一次结束时,甲、乙、丙三人手中的颗数分别有2颗、14颗和8颗。
    依此类推,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13颗、7颗、4颗糖。本题选A。

  • 第16题:

    某单位要选拔人才下乡挂职,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有甲、乙、丙、丁、戊、己,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和办公室分别提出来自己的要求:
    人事部门:丙、丁两人中只能去一人。
    组织部门:若丁不去,则戊也不能去。
    办公室:甲、丙和己三人必须留下一个。
    由此可以推出,能够同时满足三个部门要求的派出方案是:
    A甲、乙、己
    B甲、乙、丙、己
    C乙、丙、戊
    D乙、丙、丁、戊


    答案:A
    解析: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
    由题干可知:(1)丙和丁不能同时去;
    (2)丁和戊必须同时去;
    (3)甲、丙、己不能同时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甲、乙、己一起去,符合题干所提出的条件;
    B选项,甲、乙、丙、己一起去了,不符合(3);
    C选项,乙、丙、戊一起去,如果戊去了,那么丁也会去,不符合(2);
    D选项,乙、丙、丁、戊一起去,不符合(1)。
    故正确答案为A。

  • 第17题:

    某市江海区决定对东风路、西河路、南塘路、北海路等4条辖区内道路进行市容出新,为了解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民意的出新方案,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甲、乙、丙、丁4位同志两人一组结伴展开调研。已知,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恰有两人选择;在每条道路的调研中,乙与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另外,还知道:
    (1)如果甲选东风路,则丁也选东风路;
    (2)如果丙选南塘路,则丁也选南塘路;
    (3)甲没有选南塘路。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选西河路和北海路
    B.乙选西河路和南塘路
    C.丙选东风路和西河路
    D.丁选东风路和北海路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具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规定的匹配方式为“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有两人选择”。
    根据条件“乙和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可得,乙和丙各选两条路,且各不相同。
    根据条件(1)可知,假设甲选东风路,则丁也选东风路,则出现三个人选择东风路的情况(乙和丙中必有一人也选择东风路),与已知条件矛盾,故甲不选择东风路;
    综上,甲选择剩下的西河路和北海路。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18题: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某市江海区决定对东风路、西河路、南塘路、北海路等4条辖区内道路进行市容出新,为了解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民意的出新方案,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甲、乙、丙、丁4位同志两人一组结伴展开调研。已知,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恰有两人选择;在每条道路的调研中,乙与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另外,还知道:
    (1)如果甲选东风路,则丁也选东风路;
    (2)如果丙选南塘路,则丁也选南塘路;
    (3)甲没有选南塘路。
    如果乙不选东风路,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或者选东风路或者选南塘路
    B.乙或者选西河路或者选南塘路
    C.丙或者选南塘路或者选北海路
    D.丁或者选西河路或者选北海路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具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规定的匹配方式为“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有两人选择”。
    根据条件“乙和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可得,乙和丙各选两条路,且各不相同。
    本题给定条件为“乙不选择东风路”,则乙应在剩下的三条路中选择两条,那么可以推知,乙西河路和南塘路中应至少选择一条,即乙或者选西河路或者选南塘路。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19题:

    某市江海区决定对东风路、西河路、南塘路、北海路等4条辖区内道路进行市容出新,为了解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民意的出新方案,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甲、乙、丙、丁4位同志两人一组结伴展开调研。已知,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恰有两人选择;在每条道路的调研中,乙与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另外,还知道:
    (1)如果甲选东风路,则丁也选东风路;
    (2)如果丙选南塘路,则丁也选南塘路;
    (3)甲没有选南塘路。
    公众充权:指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督过程中,公众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主张,以推动公共政策过程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下列属于公众充权的是

    A.清明节到来前夕,一些社会人士在市文明办支持下创建了文明祭扫网站,号召民众祭扫时不放鞭炮,不烧纸钱,改用虚拟鲜花、电子蜡烛等绿色环保的方式
    B.快递小哥小李当选市人大代表后,在广泛走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保障快递员权益、促进快递行业健康发展的议案
    C.某市将要召开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有关部门要求区各街道、居委会搞好宣传动员工作,按照下达名额推举市民代表,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D.在某县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专家听证会等形式,征求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督过程中;
    ②公众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利益主张;
    ③推动公共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号召民众文明祭扫,未体现“公众积极参与”和“推动公共政策”,不符合定义;
    B项:小李属于个人,未体现“公众积极参与”,且小李提交有关快递行业的议案,不属于“公共政策”,不符合定义;
    C项:推举市民代表参加听证会,未体现“公众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利益主张”,不符合定义;
    D项:某县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属于“公共政策的制定”,通过居民座谈会、专家听证会来收集意见,属于“公众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利益主张”,且“推动公共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 第20题:

    为了工作需要,某机关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名工作人员组成两个小组,到当地社区开展调研服务活动。已知:
    (1)甲既不与乙在同一个小组,也不与戊在同一个小组;
    (2)丙和丁不在同一个小组。
    如果己与另外两人组成第二小组,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庚在第一小组
    B.甲在第一小组
    C.丁在第二小组
    D.戊在第二小组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己与另外两个人组成的第二小组中一定包括甲以及丙或丁中的一个人,则其他人一定在第一小组,而C项丁可能在第一小组,也可能在第二小组,不确定。故答案选A。

  • 第21题:

    某单位决定在甲、乙、丙、丁、戊、己六人中挑几人去外地出差,已知:甲、丁两人中只能一人外出;丙、丁两人中也只能一人外出;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外出;甲、戊、己三人中应有两人外出;乙和丙要么都外出,要么都不外出;如果戊外出,丁一定要外出。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推出的是:

    A.甲和乙不参加
    B.戊和己不参加
    C.丙和丁不参加
    D.丁和戊不参加

    答案:D
    解析:
    题干的已知条件可以写成:①甲丁最多一人;②丙丁最多一人;③甲乙至少一人;④甲、戊、己中的两人外出;⑤乙且丙或非乙且非丙;⑥戊→丁。
    使用假设法解题。假设甲参加。根据①则丁不参加;根据⑥则戊不参加;根据④则己参加;可以得出丁和戊不参加。
    假设甲不参加。根据④可得戊和己参加;根据⑥可得丁参加;根据③可得乙参加;根据⑤可得丙参加;丙丁都参加与②矛盾,说明甲必须参加。
    即丁和戊不参加。故选择D项。

  • 第22题:

    有甲、乙、丙、丁4个计算期相同的互斥型方案,投资额依次增大,内部收益率IRR依次为9%、11%、13%、12%,基准收益率为10%。采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AIRR进行方案比选,正确的做法有()。

    • A、乙与甲比较,若△IRR>10%,则选乙
    • B、丙与甲比较,若△IRR<10%,则选甲
    • C、丙与乙比较,若△IRR>10%,则选丙
    • D、丁与丙比较,若△IRR<10%,则选丙
    • E、直接选丙,因其IRR超过其他方案的IRR

    正确答案:C,D

  • 第23题:

    单选题
    甲与乙共同写作一本叫《20世纪考古大发现》的书,在写作过程中两人向丙咨询过写作内容问题,丁向两人提供写作用的电脑,戊向两人提供了部分素材,《20世纪考古大发现》一书出版,问谁享有著作权?(    )
    A

    甲与乙共同享有

    B

    甲、乙、丙享有

    C

    甲、乙、戊享有

    D

    甲、乙、丁享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甲、乙、丙、丁四位律师共同出资设立合伙制的律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甲因重大过失给事务所造成债务17万元,乙、丙两人非因故意给事务所造成债务20万元,则以上债务的责任承担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A

    甲造成的债务由甲个人承担无限责任,乙、丙、丁不承担责任

    B

    甲造成的债务由甲个人承担无限责任,乙、丙、丁以其在合为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C

    乙、丙两人造成的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D

    乙、丙两人造成的债务由此两人承担全部责任


    正确答案: A,C
    解析:
    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