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税收激励指税收对生产、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和行为产生的激励作用。具体来说,是指政府在税制设计和税收征管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通过税负的调整,诱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鼓励纳税人发生或不发生、参与或不参与某种经济行为,以实现政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税收激励的是( )
A、在某大型企业刚刚投产时,由于基础设施如员工宿舍等建设费用较高,因此对这些项目免征税费。
B、某市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根据受灾程度,对本市各类纳税人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C、太阳能属于高科技产业,科研投入大,效益产出较慢,在产品投产后的头5年,税务机关对其进行减税。
D、对于出口美国的机床产品,税务机关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第2题:
第3题:
税收优惠是国家税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和社会目的,而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
第4题:
税收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地区间()及宏观税负、行业税负的比较,揭示一个地区税收征收的水平以及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找出产业和行业税负的差异,进而开展日常检查和纳税评估。
第5题:
下面关于税收筹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6题:
税收优惠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或政治目标在税法中规定的照顾和鼓励措施,主要由减税或免税条款构成
第7题:
税收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通过()来实现。
第8题:
财政
税收
货币政策
国际贸易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纳税人通过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
税收筹划的行为主体是纳税人
纳税人本身可以是税收筹划的行为人,也可以聘请税务顾问或会计师进行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不可能达到收益与纳税负担的最佳配比
第11题:
经济
国家安全
卫生
教育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税收激励是指政府在税制设计和税收征管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通过税赋的调整,诱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鼓励纳税人发生或不发生、参与或不参与某种经济行为,以实现政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税收激励的是( )。
A.在产品研发阶段,设备费很高,此时对其加速折旧进行税收优惠
B.对遭受风、火、水、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给予税收优惠
C.在产品中间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依赖性强,此时对投资抵免进行税收优惠
D.在产品试验阶段企业的风险仍然很大,此时对亏损结转进行税收优惠
“税收激励”的行为特征为“诱导”性的,“鼓励”性的,是人为调节的,而B项是不可抗力影响下的税收措施,显然不符。所以选择B。
第14题:
第15题: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和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的职责或功能。其基本职能是()
第16题:
下列不属于税收分析的内容是()。
第17题:
反避税是指国家税务主管机关采取积极的措施,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出不恰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目的的行为,进行防范、制止和纠正的管理行为。
第18题: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19题:
在()的制定过程中注意维护纳税人权益,逐步实施税制改革和重大税收政策调整措施出台前的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提高纳税人参与度和税法透明度。
第20题:
税收的财政职能
税收的经济职能
税收的社会职能
税收的监督职能
第21题:
经济税源
经济税收弹性对比分析
税收征管
税收现状
第22题: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和主要方式
税收以政府为中心
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
税收与公共产品有本质联系
税收以纳税人为中心
第23题:
在产品研发阶段,设备费很高,此时对其加速折旧进行税收优惠
对遭受风、火、水、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给予税收优惠
在产品中间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依赖性强,此时对投资抵免进行税收优惠
在产品试验阶段企业的风险仍然很大,此时对亏损结转进行税收优惠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