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字来看,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_后,发生HIV感染的概率为0.33%,黏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概率为0.09%。在国内所发生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中,还没有因此感染上艾滋病的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扎伤 病例 B.伤害 事件 C.刺破 案件 D.刺伤 案例

题目
根据统计数字来看,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_后,发生HIV感染的概率为0.33%,黏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概率为0.09%。在国内所发生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中,还没有因此感染上艾滋病的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扎伤 病例
B.伤害 事件
C.刺破 案件
D.刺伤 案例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统计数字来看,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_后,发生HIV感染的概率为0.33%,黏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概率为0.09%。在国内所发生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中,还没有因此感染上艾滋病的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HIV职业暴露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指卫生保健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体液或HIV污染的医疗器械及设备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B、发生职业暴露的途径有:针刺伤、不完整皮肤或黏膜接触暴露源

    C、暴露源如为除血液以外的体液或组织,感染风险低于血液

    D、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危险高于经黏膜暴露

    E、如暴露源为血液,经针刺暴露感染HIV的风险约0.3%


    答案:D

  • 第2题:

    根据统计数字来着,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 后,发生HIV感染的概率为0.33%,黏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概率为0.09%。在国内所发生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中,还没有因此感染上艾滋病的 。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扎伤 病例 B.伤害 事件
    C.刺破 案件 D.刺伤 案例


    答案:D
    解析:
    D[解析]文段讲解了医务人员被HIV针头感染的统计。先看第二个空,案例指案件的例子,没有……的例子搭配合理,而B选项和C选项,如果填事件或案件/则句尾应为没有……的事件/案件发生,排除。综合全文搭配来看,A选项被针头扎伤,指故意伤害案件,而不是病例,扎伤本身也过于口语化,不应出现在统计文件里,故排除。

  • 第3题: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出现以下哪种意外情况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 A、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
    • B、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
    • C、被含有HIV的血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它锐器刺破皮肤
    • D、被含有HIV的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它锐器刺破皮肤
    • E、接触了艾滋病感染病人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哪几种以外()

    • A、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
    •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
    • C、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尖锐器刺破皮肤
    • D、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尖锐器刺破皮肤

    正确答案:A,B

  • 第5题:

    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行为是()

    • A、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共同进餐
    • B、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礼节性接吻
    • C、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 D、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共用游泳池
    • E、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共用电话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多选题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出现以下哪种意外情况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A

    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

    B

    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

    C

    被含有HIV的血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它锐器刺破皮肤

    D

    被含有HIV的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它锐器刺破皮肤

    E

    接触了艾滋病感染病人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行为是()
    A

    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共同进餐

    B

    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礼节性接吻

    C

    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D

    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共用游泳池

    E

    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共用电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细胞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是促进HIV与细胞融合的重要辅因子,是HIV入侵细胞过程中的“_____”目标,若这一目标不存在了,则会影响HIV的入侵。因此,_____外源性磷脂酰丝氨酸,或抑制TMEM16F蛋白,就会抑制病毒蛋白的介导融合,从而阻止HIV对细胞的感染。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捆绑阻隔
    B.锁定阻拦
    C.绑定阻止
    D.绑架阻断

    答案:D
    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段“细胞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是促进 HIV 与细胞融合的重要辅因子”、“若这一目标不存 在了,则会影响 HIV 的入侵”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表达 HIV 在入侵细胞过程中需要和磷脂酰丝氨酸绑在一起, 否则无法入侵的含义,A 项“捆绑”、C 项“绑定”、D 项“绑架”均符合文意。B 项“锁定”指使固定不动, 体现不出“绑”的意思,排除。
    第二空,搭配“外源性磷脂酰丝氨酸”,A 项“阻隔”、D 项“阻断”能体现出隔在外面的意思,C 项“阻 止”体现停下来的意思,但是停在什么地方不清楚,并且文段后面出现“阻止 HIV 细胞的感染”语义上略显重 复,排除。
    对比 A、D 两项,第一空出现双引号,体现形象化的表达,A 项“捆绑”仅仅体现绑在一起,D 项“绑架” 更能形象的体现磷脂酰丝氨酸对 HIV 入侵的作用性,填入文段更合适,择优选择 D 项。
    故正确答案为 D。

  • 第9题:

    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职业暴露的监测()。

    A立即抽暴露者血样查HIV抗体,如为阴性,在4、8、12周及6个月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

    B立即抽暴露者血样查HIV抗体,如为阴性,在2、4、8、12周分别抽血样检测HIV抗体

    C立即抽暴露者血样查HIV抗体,如为阴性,在2、4、8、16周及6个月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

    D立即抽暴露者血样查HIV抗体,如为阴性,在1、2、3及4个月抽血样检测HIV抗体


    A

  • 第10题:

    根据目前相关文献报道,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血液、体液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概率,下列哪项不正确?()

    • A、HBV职业暴露后感染HBV的风险为5%~40%
    • B、被带有HCV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感染HCV的概率<3%
    • C、被带有HIV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后感染HIV的平均风险<1%
    • D、因HIV患者的血液溅到完整皮肤上导致的HIV感染率为0.5%~1%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艾滋病职业暴露对暴露源进行评估,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对暴露源评估分为HIV阳性1类和HIV阳性2类
    • B、HIV阳性1类是指无症状HIV感染或已知病毒载量<1500cp/ml
    • C、对暴露源评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 D、HIV阳性2类是指有症状HIV感染,艾滋病期,急性血清学阳转,或已知高病毒载量。
    • E、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A,B,D

  • 第12题:

    以下关于艾滋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HIV在繁殖过程中可不断杀伤宿主细胞
    • B、HIV感染后1~2周进入急性期
    • C、无症状HIV感染一般不发展为艾滋病
    • D、艾滋病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死亡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多选题
    艾滋病职业暴露对暴露源进行评估,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对暴露源评估分为HIV阳性1类和HIV阳性2类

    B

    HIV阳性1类是指无症状HIV感染或已知病毒载量<1500cp/ml

    C

    对暴露源评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D

    HIV阳性2类是指有症状HIV感染,艾滋病期,急性血清学阳转,或已知高病毒载量。

    E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