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国人眼里,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成了政治奖。2006年年底,某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吴姓教授,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迷局》,所言颇有代表性。文中铁口独断广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我对中国作家写出诺奖认为的‘政治正确’的文学完全不抱期待;同时,我也不认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会有可能因诺奖实际崇奉的价值观而发生改变。我不认为这一现象纯粹是中国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诺奖的评委们可能还没有大度到可以坦然地面对中国和中国大陆作家。”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些

题目
在某些国人眼里,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成了政治奖。2006年年底,某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吴姓教授,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迷局》,所言颇有代表性。文中铁口独断广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我对中国作家写出诺奖认为的‘政治正确’的文学完全不抱期待;同时,我也不认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会有可能因诺奖实际崇奉的价值观而发生改变。我不认为这一现象纯粹是中国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诺奖的评委们可能还没有大度到可以坦然地面对中国和中国大陆作家。”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些国人眼里,诺贝尔文学奖成了政治奖
B.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是因为诺奖的评委们可能还没有大度到可以坦然地面对中国和中国大陆作家
C.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
D.某师范大学中文系吴姓教授作品中表达的观点体现了一般大众对于诺贝尔评奖标准的失望情绪

相似考题
更多“在某些国人眼里,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成了政治奖。2006年年底,某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吴姓教授,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迷局》,所言颇有代表性。文中铁口独断广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我对中国作家写出诺奖认为的‘政治正确’的文学完全不抱期待;同时,我也不认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会有可能因诺奖实际崇奉的价值观而发生改变。我不认为这一现象纯粹是中国的问题,部分原因在”相关问题
  • 第1题: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莫言成 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下列2012年诺贝尔奖奖项与获得者 对应错误的是( )。

    A.诺贝尔化学奖——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B.诺贝尔物理学奖——塞尔日?阿罗什与大卫?维因兰德
    C.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尔文?罗斯和劳耶德?沙普雷
    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山中伸弥与约翰?戈登


    答案:A
    解析:
    A [解析]A项,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是2011年以发现准晶体为由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而20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 布赖恩?科比尔卡,表彰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A项错误。B项,2012年10 月9日,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C项,2012年10月15 日 ,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斯和 劳耶德?沙普雷,以表彰他们的稳定分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D项,2012年10月8日,曰 本京都大学物质一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山中伸弥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 翰?戈登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本题选A。

  • 第2题:

    在某些国人眼里,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成了政治奖。2006年年底,某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吴姓教授,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迷局》,所言颇有代表性。文中铁口独断:“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我对中国作家写出诺奖认为的‘政治正确’的文学完全不抱期待;同时,我也不认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会有可能因诺奖实际崇奉的价值观而发生改变。我不认为这一现象纯粹是中国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诺奖的评委们可能还没有大度到可以坦然地面对中国和中国大陆作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些国人眼里,诺贝尔文学奖成了政治奖
    B.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是因为诺奖的评委们可能还没有大度到可以坦然地面对中国和中国大陆作家
    C.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
    D.某师范大学中文系吴姓教授作品中表达的观点体现了一般大众对于诺贝尔评奖标准的失望情绪


    答案:D
    解析:
    D [解析]A选项说的是诺贝尔文学奖成了政治奖,而文段中的第一句话说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成了政治奖。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偷换。B选项中说的是获奖作家是因为诺奖的评委们可能……而文段中倒数第二行中说的是部分原因。是数量的偷换。C项说的是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而文段中说的是将来的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是时态的偷换。正确答案为D。

  • 第3题:

    作家莫言获得过的奖项有().

    A科技发明奖

    B矛盾文学奖

    C诺贝尔文学奖

    D全世界华语奖


    B,C

  • 第4题:

    世界文学奖中奖金最多的奖项是:()

    • A、列宁文学奖
    • B、海明威奖
    • C、诺贝尔文学奖
    • D、歌德奖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莫言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几千年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渐趋融合 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正确答案:泰弋尔

  • 第7题: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 A、贾平凹
    • B、莫言
    • C、路遥
    • D、铁凝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当太阳越过日期变更线,东方和欧洲同在这一天———2012年10月11日迎来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这天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结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谈你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理解。


    正确答案: 创新是一个人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个人纵横职场的一把利器,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时代主旋律                         
    假如没有知识的创新,人类恐怕还是一群赤身裸体,靠捡拾野果、挖掘草根,栖身于洞穴中的猿猴。人类的进化,生存、繁衍,现在的文明昌盛,并成为地球生物的主宰,都是靠人类不断地进行创造发明才取得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当今世界,更是创新的时代,它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才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为支柱,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知识代替资本或劳动力并成为生产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最缺乏的不是创新的能力,而是创新的意识、勇气、欲望、冲动以及相关的人格素质。总之,最缺乏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而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能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解决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遇到的新问题。
    创新:需要想象力
    创新是什么?许多人都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在知识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做出一项发明或创造,终究是少数人能做到的事。似乎“创新”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导致自己缺乏创新的勇气和欲望,唯有叹惜自己“天资不足”、“才疏学浅”,从而不愿努力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最终使自己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其实,在思维过程中,除了敢于打破常规,更需要合理想象。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才能出其不意。
    创新,也常常需要逆向思维。在工作中少些经验束缚,常能能转换自己的思维视角,象孩子那样“异想天开”,正是创新能力的表现。易第教育网讲了一个关于摩托罗拉创始人的故事: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哈佛镇,有群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到这一行业。他除了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结果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当一场大雪封住了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时,这个小男孩便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火车上去卖。结果,虽然他的三明治做得不怎么样,但还是被饥饿的乘客抢购一空。夏季来临,小男孩又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在边上刻出一些小洞,刚好能堆放蛋卷,并在箱子中部的空间里放上冰淇淋,结果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备受乘客欢迎,使他的生意火暴一时。正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早、比别人做得更新,对于他这样一个懂得如何创新的人,怎么能不拥有成功人生呢?后来,这个小男孩果然成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他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创新很简单。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简单的事情,若能创造性的去做,做得非同寻常地好,这就是一种创新。若能从小事做起,从细处做起,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 第9题:

    高行健荣获200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法籍作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单选题
    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是()。
    A

    巴金

    B

    老舍

    C

    汪曾祺

    D

    莫言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莫言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几千年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渐趋融合 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我们倡导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所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的说法不正确,③不选。④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 第12题:

    填空题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获奖

    正确答案: 莫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获得诺贝尔奖后,马尔克斯居然还能写出《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样一个叙述紧凑,引人人胜的故事,一部真正的悲剧作品,实在令人吃惊。
    上述评论所依据的假设是:

    A.马尔克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B.作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所有作品都会令人惊讶
    C.马尔克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所写的作品仍然相当引人人胜
    D.作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几乎不能再写出引人人胜的作品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的推理是: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仍能写出引人人胜的故事,令人吃惊。隐含的前提条件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的作家.一般都写不出引人入胜的作品。但是现在马尔克斯做到了,所以令人吃惊。故选择D项。

  • 第14题:

    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是()。

    A巴金

    B老舍

    C汪曾祺

    D莫言


    D

  • 第15题:

    大江健三郎发表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标题为()

    • A、讲故事的人
    • B、美丽的日本的我
    • C、我在美丽的日本
    • D、我在暧昧的日本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A、莫言
    • B、陈忠实
    • C、王安忆
    • D、贾平凹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获奖


    正确答案:莫言

  • 第18题:

    旅居法国的中国作家高行健,主要以何书获颁西元二千年诺贝尔文学奖()

    • A、山居笔记
    • B、鸿
    • C、灵山
    • D、北京法源寺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是哪一位?


    正确答案:莫言

  • 第20题:

    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A、刘震云
    • B、陈忠实
    • C、莫言
    • D、王安忆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在某些国人眼里,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成了政治奖。2006年年底,某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吴姓教授,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迷局》,所言颇有代表性。文中铁口独断:“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我对中国作家写出诺奖认为的‘政治正确’的文学完全不抱期待;同时,我也不认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会有可能因诺奖实际崇奉的价值观而发生改变。我不认为这一现象纯粹是中国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诺奖的评委们可能还没有大度到可以坦然地面对中国和中国大陆作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一些国人眼里,诺贝尔文学奖成了政治奖

    B

    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是因为诺奖的评委们可能还没有大度到可以坦然地面对中国和中国大陆作家

    C

    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

    D

    某师范大学中文系吴姓教授作品中表达的观点体现了一般大众对于诺贝尔评奖标准的失望情绪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正确,由文段第二句“颇有代表性”可知,吴姓教授的观点体现了一般大众的感受。A项错误,“诺贝尔文学奖成了政治奖”,而文段中的第一句“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成了政治奖”,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偷换。B项错误,“因为诺奖的评委们可能还没有大度到可以坦然地面对中国和中国大陆作家”,而文段中倒数第二行中说的是部分原因,是数量的偷换。C项错误,“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而文段中说的是将来的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是时态的偷换。

  • 第22题:

    单选题
    大江健三郎发表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标题为()
    A

    讲故事的人

    B

    美丽的日本的我

    C

    我在美丽的日本

    D

    我在暧昧的日本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当太阳越过日期变更线,东方和欧洲同在这一天———2012年10月11日迎来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这天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结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谈你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理解。

    正确答案: 创新是一个人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个人纵横职场的一把利器,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时代主旋律                         
    假如没有知识的创新,人类恐怕还是一群赤身裸体,靠捡拾野果、挖掘草根,栖身于洞穴中的猿猴。人类的进化,生存、繁衍,现在的文明昌盛,并成为地球生物的主宰,都是靠人类不断地进行创造发明才取得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当今世界,更是创新的时代,它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才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为支柱,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知识代替资本或劳动力并成为生产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最缺乏的不是创新的能力,而是创新的意识、勇气、欲望、冲动以及相关的人格素质。总之,最缺乏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而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能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解决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遇到的新问题。
    创新:需要想象力
    创新是什么?许多人都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在知识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做出一项发明或创造,终究是少数人能做到的事。似乎“创新”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导致自己缺乏创新的勇气和欲望,唯有叹惜自己“天资不足”、“才疏学浅”,从而不愿努力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最终使自己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其实,在思维过程中,除了敢于打破常规,更需要合理想象。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才能出其不意。
    创新,也常常需要逆向思维。在工作中少些经验束缚,常能能转换自己的思维视角,象孩子那样“异想天开”,正是创新能力的表现。易第教育网讲了一个关于摩托罗拉创始人的故事: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哈佛镇,有群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到这一行业。他除了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结果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当一场大雪封住了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时,这个小男孩便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火车上去卖。结果,虽然他的三明治做得不怎么样,但还是被饥饿的乘客抢购一空。夏季来临,小男孩又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在边上刻出一些小洞,刚好能堆放蛋卷,并在箱子中部的空间里放上冰淇淋,结果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备受乘客欢迎,使他的生意火暴一时。正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早、比别人做得更新,对于他这样一个懂得如何创新的人,怎么能不拥有成功人生呢?后来,这个小男孩果然成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他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创新很简单。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简单的事情,若能创造性的去做,做得非同寻常地好,这就是一种创新。若能从小事做起,从细处做起,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