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体现了儒家以先王世界作为理想的社会政治模式的特点。
第2题:
儒家的历史观是()。
第3题:
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 ②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 ③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 ④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第4题: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说的是()。
第5题:
主张法后王是谁提出的()
第6题:
儒家和法家的法令思想区别在()。
第7题:
认为治国更重要的是选贤任能,提出,“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的思想家是()
第8题:
在义利观上,儒家讲义,墨家讲利
儒家和墨家的义利观是完全不同的
墨子认为“义有利于天下,所以为正”可见他的根本出发点是义
儒家义利观中,义与利的关系,二者孰轻孰重,才是义利观的核心所在
第9题:
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
荀子论性恶,宣扬化性起伪
韩非论性恶,宣扬化性起伪
孟子讲性善,言必称尧舜
第10题:
孟子
孔子
老子
大禹
第11题:
孔子
孟子
尧舜禹
周公
第12题:
第13题:
李贽在《藏书》中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该材料表明李贽的基本观点是()
第14题: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这句对于古今字的精辟定义是()提出的。
第15题:
试述韩愈提出的以古为法,“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的学习方法。
第16题:
关于先秦儒家学派的人性论,下面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第17题:
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
第18题:
()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才,王沈《魏书》说他“文武并施,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第19题: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第20题: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第21题:
儒家主张“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法家主张“厚商重罚”、“以刑去刑”
儒家认为“有治人,无治法”,法家认为“法者,国之权衡”
儒家提出“法先王,顺人情”,法家提出“不法古,不修今”
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法家强调“尚法而不尚贤,不用忠”
第22题:
法先王
法今王
法后王
统治者拥有立法权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