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一也。” 材料二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材料三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材料四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五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在根本方向上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异同?
第2题:
我国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观点()。
第3题:
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这一观点属于()。
第4题:
创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
第5题:
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心外无物。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没有人的意念活动,就没有客观事物的哲学家是()?
第6题:
如何理解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第7题:
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哲学家是()。
第8题:
心内无物
心外无理
向内用心
不加外求
第9题:
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第10题:
王守仁
李贽
黄宗羲
王夫之
第11题:
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都是客观唯心主义
第12题: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群渊语)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
理在事先(朱高语)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
第13题: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第14题:
“心外无物”的观点是由()提出来的
第15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王守仁观点()
第16题: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第17题:
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提出“心即理”命题的古代哲学家是()。
第18题:
在中国古代,《易经》、老子、孔子、庄子和荀子等,也都表现出较深刻的辩证思维,北宋陆九渊及其在明代的继承者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展出体系完备的心学。
第19题:
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的思想。
第20题:
四书
阳明全书
六经
情理精义
第21题: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王夫之
第22题:
朱熹
陆九渊
王充
王守仁
第23题: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