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质粒的分裂不稳定。 ”相关问题
  • 第1题:

    3、相对而言,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比较稳定,在芽孢杆菌和酵母中较不稳定。


  • 第2题:

    次级代谢产物受多基因控制,有的基因在染色体上,有的基因在质粒上,质粒丢失,导致次生代谢不稳定。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中的主要调控机制有: ⑴酶合成的诱导调节; ⑵反馈调节; ⑶磷酸盐的调节; ⑷ATP的调节; ⑸碳分解产物的调节作用; ⑹氮分解产物的调节; ⑺产生菌生长速率的调节。

  • 第3题:

    质粒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进行复制,因此不能将性状传给后代。


    错误

  • 第4题:

    质粒的分裂不稳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1含质粒菌产生不含质粒子代菌的频率。 2这两种菌的比生长速率差异的大小。 3质粒的大小 4质粒的抗性

    A.1、3

    B.2、4

    C.1、2

    D.2、3、4


    通常将质粒不稳定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不稳定性,也就是质粒由于碱基突变、缺失、插入等引起的遗传信息变化;另一类是分离不稳定性,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质粒不能分配到子代细胞中,从而使部分子代细胞不带质粒(即P-细胞)。在连续和分批培养过程中均能观察到此两类现象发生。一般情况下具有质粒的细胞(即P+细胞)需要合成较多的DNA、RNA和蛋白质,因此其比生长速率低于P-细胞,从而P-细胞一旦形成能较快速地生长繁殖并占据培养物中的大多数。

  • 第5题:

    质粒在细胞分裂过程能复制,将遗传性状传给后代。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