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下列关于“书”的表述或推论不正确的是()。 A.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

题目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下列关于“书”的表述或推论不正确的是()。
A.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B.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C.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D.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巳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相似考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更多““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相关问题
  • 第1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下列关于“书”的表述或推论不正确的是( )。

    A.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B.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C.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D.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答案:A
    解析:
    A项来源于句中“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比可以发现文中的主体是“书法”,A项中的“它们”属于范围扩大,因此A项不正确。

  • 第2题: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 A、钢笔
    • B、毛笔
    • C、铁笔
    • D、圆珠笔

    正确答案:B

  • 第3题:

    仰韶陶器上的线条符号具备了()

    • A、汉字形状
    • B、汉字结构
    • C、文字记载条件
    • D、书法艺术的雏型美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废止或消灭繁体字、异体字,只是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制在()。

    • A、特定范围内
    • B、古籍研究中
    • C、书法艺术中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甲骨文又称“卜辞”,它体现了中国文字成熟初期的书法艺术风格。现存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由谁译解的:()

    • A、钱钟书
    • B、郭沫若
    • C、董其昌
    • D、弘一法师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从广义上讲,书法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以汉字的()和()为基础的。书法艺术从()就已经开始,但在()时期才真正形成。汉代以前的金石文字还只是书法艺术的产生阶段,那时的书体是金文和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的(),此时的书法家以李斯为代表,此前有()、()、()。


    正确答案:方形结构;线条变化;甲骨文;汉魏;小篆;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春秋时期的《石鼓文》;秦代的《泰山刻记》

  • 第8题:

    旅游景观中汉字景观很多,从汉字发展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著名的有哪些?


    正确答案:旅游景观中汉字景观很多,从汉字发展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著名的有泰山刻石、曲阜碑林、西安碑林。

  • 第9题:

    先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萌生期,文字经历了从单纯的公用性向应用性与()相结合的转变。


    正确答案:艺术性

  • 第10题:

    单选题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A

    钢笔

    B

    毛笔

    C

    铁笔

    D

    圆珠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长流,应当说从()就开始了。但是从总体上讲,书法艺术的真正形成是在()时期。

    正确答案: 甲骨文,汉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从广义上讲,书法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①只有这样,书法才能与绘画中的许多因素有本质区别,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汉字字体存在的意义和识别法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汉字是中国特殊文字的符号意义
    ②精美的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和欣赏主体
    ③书法作为中国特殊的艺术形式,绝不能背离“汉字笔画线条”的特定要求
    ④严格地讲,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笔画线条造型表现的视觉艺术
    ⑤在这里,书法的线条必须是汉字笔画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②⑤①③

    答案:D
    解析:
    语句排序题。观察选项,首句在②④两句中选出。本段文字围绕书法来讲解,④句为书法的定义,放在首句合适,排除A、B项。④句提到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艺术,②句论述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前后照应。②⑤,⑤①分别通过“在这里”“只有这样”前后联系。D项正确。

  • 第14题: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长流,应当说从()就开始了。但是从总体上讲,书法艺术的真正形成是在()时期。


    正确答案:甲骨文;汉魏

  • 第15题:

    ()是汉字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字书法的重要特征。

    • A、点画的内部运动
    • B、字结构
    • C、章法
    • D、文字内容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关于“汉语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文化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汉语的诞生
    • B、汉字的出现,使中国文化走向“有史时期”
    • C、汉字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衍生出其他——如书法艺术
    • D、汉字是文化的代码,它使得文化得以超越时空、交流、发展、长存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书为心画”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出自于汉代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所说的“书,心画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的书风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正确答案: 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今草体势中使用了许多章草用笔,字形趋横势,转折多方笔,中锋、侧锋并用,质朴与研美并存。王羲之书法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行书。王羲之成熟的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王羲之的书法,表现了东晋文人的精神面貌,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的一次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文人书法取之不尽的源泉。
    王羲之之后的百年间,成为影响南朝的书法的主角之一。并逐渐侵染北朝。初唐的欧虞褚薛的楷书均从王羲之真书中出,到颜真卿临王羲之出,转妍为质。行书一脉,王羲之的行草书原就蕴含着平正和倚侧两个方向,以后成为帖学两大派系的策源地。草书一脉,从王献之到中唐张旭、怀素,将其纵逸一路向前推进,在中唐卷起狂草之波澜。

  • 第19题:

    书法艺术是从汉字的实用书写中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的,书法成为高度自觉的艺术大约是在()时期。


    正确答案:魏晋时期

  • 第20题:

    书法一百年遭遇的变局比任何一种中国艺术形式更剧烈。因为它在全民盛行时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更强大的根基和人才环境;也因为它是全民性的文化行为,在文化断层尚未填补的当下,也最容易被全民性放弃,在全民性的喜新厌旧中失落,从而全面衰败。 上述文字主要论述了()

    • A、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品性
    • B、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
    • C、中国书法艺术的重大转折
    • D、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危机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判断题
    “书为心画”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出自于汉代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所说的“书,心画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以汉字的()和()为基础的。书法艺术从()就已经开始,但在()时期才真正形成。汉代以前的金石文字还只是书法艺术的产生阶段,那时的书体是金文和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的(),此时的书法家以李斯为代表,此前有()、()、()。

    正确答案: 方形结构,线条变化,甲骨文,汉魏,小篆,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春秋时期的《石鼓文》,秦代的《泰山刻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仰韶陶器上的线条符号具备了()
    A

    汉字形状

    B

    汉字结构

    C

    文字记载条件

    D

    书法艺术的雏型美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的书风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正确答案: 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今草体势中使用了许多章草用笔,字形趋横势,转折多方笔,中锋、侧锋并用,质朴与研美并存。王羲之书法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行书。王羲之成熟的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王羲之的书法,表现了东晋文人的精神面貌,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的一次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文人书法取之不尽的源泉。
    王羲之之后的百年间,成为影响南朝的书法的主角之一。并逐渐侵染北朝。初唐的欧虞褚薛的楷书均从王羲之真书中出,到颜真卿临王羲之出,转妍为质。行书一脉,王羲之的行草书原就蕴含着平正和倚侧两个方向,以后成为帖学两大派系的策源地。草书一脉,从王献之到中唐张旭、怀素,将其纵逸一路向前推进,在中唐卷起狂草之波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