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现在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l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纳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第7题:
刘某1972年出生,未婚,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刘某生长在父母管教较为严厉的家庭,90年代初父亲去世,母亲靠退休金维持家计。 刘某回到社区后,很希望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养活母亲,但又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也没有较好的精神状态。 母亲对刘某的状态十分不满,常常在家里指责他,为此刘某心情十分不好。他知道母亲是疼他的,把他养大吃了不少苦,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但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心里也很着急,也就觉得母亲很烦。刘某甚至为躲避母亲的唠叨想与原来的“朋友”重新交往。结合案例,请说明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的介入策略是什么?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刘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生效后刘某被送往当地监狱服刑,刘某的父亲认为判决有错误,拟提出申诉,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第19题:
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
教育部门
学校
第20题:
第21题:
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第22题:
第23题:
刘某有权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养父吴某的遗产
刘某有权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生父蒋某的遗产
刘某无权继承蒋某的遗产
刘某可适当分得生父蒋某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