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题目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相似考题
更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划分成为三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电子商务系统的酝酿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该阶段特点为:企业全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内部的生产及管理系统。
    2)第二阶段:电子商务系统的雏形阶段(1991年—1996年)
    该阶段特点为:
    (1)本阶段的信息系统一般都是基于WWW服务器进行开发。
    (2)企业还是主要将 Internet和Web定位于一个新的商务活动空间,该阶段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相对比较简单,
    (3)系统结构比较简单。
    3)第三阶段: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阶段(1997年—现在)
    (1)系统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形成一个整体。
    (2)电子商务系统的逻辑结构呈现出清晰的层次结构。
    (3)CA中心、支付网关的建立使在线交易具备了安全的环境。

  • 第2题:

    语义研究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语义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语义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学科20的世纪的事。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训诂学时期(19世纪前)
    早期的语义工作是注释古书(文字注解),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就是伴随这项工作逐步产生发展的。
    成就与不足:积累了大量材料;但限于注释古书,疏通文字(通经的需要),因此词义研究不全面、不科学、不系统
    (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9世纪初,语言学独立为一门学科,从语文学进入语言学,这时的语义研究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一部分。主要贡献: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不足:
    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不象语音学、语法学那样整理并研究系统,没有从关系着眼考察语义系统,把系词看作孤立的个体去研究,对语义的分析是原子主义的。
    B、研究范围囿于词义。语音学从最小的语音单位一直到最大的单位。语法学也是这样。传统语义学只关注词义。
    C、词义作为囫囵的整体,未对语义单位作微观分析。
    (3)现代语义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
    20世纪初,语义学从词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学科。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语义学研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代语义学阶段,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传统语义学。成就:现代语义学不仅重视词义,也重视句义的分析,适应了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取得了成果,使语义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语义研究成为了重点和热点。但与语音学、语法学的研究成果相比,显得粗疏,不够成熟。

  • 第3题: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各阶段的特点为:(1)氏族社会时期。(2)母系氏族社会时期。(3)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是由每个家庭的成年妇女一起来教育年幼的儿童。(4)军事民主时期。私有制开始萌芽,由于所占财产的多寡和贫富分化,家族、部落间的互相争斗开始产生,战争也随之出现。

  • 第4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但不连续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婴儿理解了客体恒常性。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前运算阶段(2——7岁)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在质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表现出中心化的特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以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为标志,儿童智力进入运算阶段,能利用具体的事物、物体或过程来进行思维或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而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

  • 第5题:

    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学科萌芽阶段:特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但只是停留在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现象的描述上,且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研究的结果散见于哲学理论学之中。
    (2)学制初步形成阶段:特点:教育学已从哲学、论理学中分化出来,逐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3)学科科学化阶段:特点: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验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在整体上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4)现代化发展阶段:特点:教育理论不断深化;教育理论流派不断增多;教育学的内容、结构、体系和方法都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 第6题: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2—195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性为主要动力性为主要目的,把飞机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成功的移植到车用汽油发动机上。
    第二阶段为1957—197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减少有害物排放量、降低燃油消耗为主要目的,以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为主要控制内容,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相继开发成功,汽油发动机的运行控制进入
    电子控制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为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把原先相互独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电控点火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即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开发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

  • 第7题:

    问答题
    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划分成为三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电子商务系统的酝酿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该阶段特点为:企业全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内部的生产及管理系统。
    2)第二阶段:电子商务系统的雏形阶段(1991年—1996年)
    该阶段特点为:
    (1)本阶段的信息系统一般都是基于WWW服务器进行开发。
    (2)企业还是主要将 Internet和Web定位于一个新的商务活动空间,该阶段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相对比较简单,
    (3)系统结构比较简单。
    3)第三阶段: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阶段(1997年—现在)
    (1)系统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形成一个整体。
    (2)电子商务系统的逻辑结构呈现出清晰的层次结构。
    (3)CA中心、支付网关的建立使在线交易具备了安全的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各阶段的特点为:(1)氏族社会时期。(2)母系氏族社会时期。(3)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是由每个家庭的成年妇女一起来教育年幼的儿童。(4)军事民主时期。私有制开始萌芽,由于所占财产的多寡和贫富分化,家族、部落间的互相争斗开始产生,战争也随之出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在此后的三十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主要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如从认知层面研究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并且,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但不连续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婴儿理解了客体恒常性。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前运算阶段(2——7岁)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在质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表现出中心化的特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以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为标志,儿童智力进入运算阶段,能利用具体的事物、物体或过程来进行思维或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而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教育学发展种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汽车电子过程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50年代初期至1974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解决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开发替代传统机械装置的电子产品,扩大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范围
    第二阶段为1974-198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各自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第三阶段为1974-198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一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玩笑横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初步实现了汽车控制技术从普通电子控制向现代控制的技术过渡。
    第四阶段为1995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随着CAN总线技术和告诉车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初步具备了对高复杂程度使用要求的控制能力,汽车电子化开始步入智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汽车电子过程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50年代初期至1974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解决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开发替代传统机械装置的电子产品,扩大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范围
    第二阶段为1974-198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各自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第三阶段为1974-198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一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玩笑横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初步实现了汽车控制技术从普通电子控制向现代控制的技术过渡。
    第四阶段为1995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随着CAN总线技术和告诉车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初步具备了对高复杂程度使用要求的控制能力,汽车电子化开始步入智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

  • 第14题: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经历了: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子。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特点:神学=科学,世界上一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而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特点: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缺陷,但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所谓机械论,就是把任何运动包括人类社会的运动都看作是机械运动,提出了“人是机器”、“人是钟表”这样的命题。所谓形而上学,就是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像盲人摸象似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系统的思想,发展演化的思想,普遍联系的观点。

  • 第15题: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A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B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呈现出多处中心的特点。
    C开放式标准化网络:OSI/RM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D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覆盖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机制,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功能。

  • 第16题: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在此后的三十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主要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如从认知层面研究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并且,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

  • 第17题:

    农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正确答案: 农业发展总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1)刀耕火种阶段。刀耕火种又称为转移农业、轮歇栽培、撂荒制等,该方法用火烧的方法清理土地,然后种植作物,经过1~3年后,撂荒闲置多年,用于恢复植被和地力,作物生产则转移到新的地段进行。刀耕火种是在人少地多、生产工具落后条件下的一种农业方式。其能够延续的关键是:A.有足够的周转的土地,能够让土地撂荒后获得良好的恢复时;B.在农业耕作阶段,采用各种方法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平衡食品产出结构。
    (2)传统农业阶段。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主要是指依赖本地投入,主要使用人力、蓄力,农耕地块不再经常转移的固定农业。传统农业最重要的挑战是对农田土壤肥力的维持。在东方和西方,根据各国的本国国情采用不同的策略以迎接挑战。在传统农业阶段,由于社会的发展还处于农业社会或者工业化初期,农业投入基本依赖当地的人力、蓄力和周围的生物资源和水土资源。通过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累积,传统农业采用了一系列方法维护土壤肥力。这些方法包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粪便回田、堆肥制作、作物轮作、作物间作、草田轮作、休耕等方法。相对工业化农业,传统农业的产品商品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土地生产率低,但是相对投入的商业辅助能而言,产出效率却很高。(3)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的最大特征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工业化农业的过程使大量劳动力离开农业,投身到工业和服务业中,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避免大量开垦边际土地。工业化农业尽管以工业品的投入为标志,但是整个农业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自然过程为人工过程所替代,越来越多的自然投入被人工投入所取代,自然界微妙复杂的关系大量被人类工业化思维的规格化、简单化和直线关系所主导。

  • 第18题:

    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一、早期文明与工业化前后的管理;特点:工业革命标志着社会文明新纪元的来临。工业文明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环境和一批与以前不同的管理问题。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特点:强调“劳动分工、控制幅度、管理层级、外部激励、正式规章等”。
    三、工业心理学的诞生;特点:工业心理学的早期阶段,仅限于工业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后来,从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始,才开始了工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加强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管理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的诞生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四、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特点: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满足员工需要,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管理方法等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五、现代“管理科学”学派;特点:运筹学为基础,特点是系统分析,决策论为灵魂。

  • 第19题:

    问答题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经历了: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子。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特点:神学=科学,世界上一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而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特点: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缺陷,但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所谓机械论,就是把任何运动包括人类社会的运动都看作是机械运动,提出了“人是机器”、“人是钟表”这样的命题。所谓形而上学,就是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像盲人摸象似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系统的思想,发展演化的思想,普遍联系的观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A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B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呈现出多处中心的特点。
    C开放式标准化网络:OSI/RM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D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覆盖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机制,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火灾的发展一般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正确答案: 分四个阶段:初起、发展、猛烈燃烧、熄灭阶段。
    初起阶段:燃烧范围不大,建筑物本身尚未燃烧,燃烧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差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燃烧蔓延速度较慢,在蔓延过程中火势不稳定,燃烧蔓延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等影响,差别很大。
    发展阶段:火灾范围迅速扩大,除室内可燃物、家具等卷入燃烧外,建筑物的可燃装修由局部燃烧迅速扩大,温升很快,当达到室内固体可燃物全表面燃烧温度时,被高温烘烤分解、挥发出的可燃气体使整个房间充满火焰。
    猛烈燃烧阶段:房间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房间内温度迅速升高,持续性高温,火灾高温烟气从房间开口大量喷出,火灾蔓延到建筑物其他部分。建筑构件承载力不断下降,甚至造成局部或整体坍塌破坏。
    熄灭阶段:猛烈燃烧后期,可燃物数量不断减少,燃烧速度递减,温度逐步下降,火灾熄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学科萌芽阶段:特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但只是停留在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现象的描述上,且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研究的结果散见于哲学理论学之中。
    (2)学制初步形成阶段:特点:教育学已从哲学、论理学中分化出来,逐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3)学科科学化阶段:特点: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验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在整体上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4)现代化发展阶段:特点:教育理论不断深化;教育理论流派不断增多;教育学的内容、结构、体系和方法都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一、早期文明与工业化前后的管理;特点:工业革命标志着社会文明新纪元的来临。工业文明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环境和一批与以前不同的管理问题。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特点:强调“劳动分工、控制幅度、管理层级、外部激励、正式规章等”。
    三、工业心理学的诞生;特点:工业心理学的早期阶段,仅限于工业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后来,从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始,才开始了工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加强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管理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的诞生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四、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特点: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满足员工需要,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管理方法等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五、现代“管理科学”学派;特点:运筹学为基础,特点是系统分析,决策论为灵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语义研究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语义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语义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学科20的世纪的事。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训诂学时期(19世纪前)
    早期的语义工作是注释古书(文字注解),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就是伴随这项工作逐步产生发展的。
    成就与不足:积累了大量材料;但限于注释古书,疏通文字(通经的需要),因此词义研究不全面、不科学、不系统
    (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9世纪初,语言学独立为一门学科,从语文学进入语言学,这时的语义研究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一部分。主要贡献: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不足:
    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不象语音学、语法学那样整理并研究系统,没有从关系着眼考察语义系统,把系词看作孤立的个体去研究,对语义的分析是原子主义的。
    B、研究范围囿于词义。语音学从最小的语音单位一直到最大的单位。语法学也是这样。传统语义学只关注词义。
    C、词义作为囫囵的整体,未对语义单位作微观分析。
    (3)现代语义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
    20世纪初,语义学从词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学科。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语义学研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代语义学阶段,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传统语义学。成就:现代语义学不仅重视词义,也重视句义的分析,适应了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取得了成果,使语义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语义研究成为了重点和热点。但与语音学、语法学的研究成果相比,显得粗疏,不够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