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B、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第2题:
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统治地位,包括牛顿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把原子看作是构成宇宙大厦的“最后之砖”,是关于物质结构的最终的、最完整的绝对真理。但198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原子论观念。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又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在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上述关于物质结构的不断认识过程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第3题:
如今人类认识到物质结构最小层面是()。
第4题: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第5题:
欧洲最早、最完备的关于物质结构的哲学猜测是()
第6题:
下面关于唯心主义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第7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得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设。材料中所体现的在物质观上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是什么?上述材料说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在物质观上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这种物质观不懂得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物质同物质的结构、属性混淆起来,经不住科学发展的检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物理学家的新发现,并不能说明物质本身消失了,只能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在发展,被驳倒的不是唯物主义,而恰恰是形而上学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之间的关系。从两者区别来看,哲学的物质范畴揭示的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揭示的是关于某一具体物质形态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是个性。从两者联系来看,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范畴要以物质结构理论为依据;另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范畴能给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推动和深化对物质结构理论的认识和研究。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从认识论到方法论
在方法论中,从演绎到具体的发现
在认识论中,从演绎发展到具体的发现
第10题: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第15题: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二者都()
第16题:
夸克和轻子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基本物质结构单元。
第17题:
人类广告活动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方面的规律性认识?
第18题:
计算机体系结构经历了从()到()、()结构到()体系结构的发展过程。
第19题:
形而上学
古代原子论
古代朴素主义思想
辩证法哲学
第20题:
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事物的某些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认识必须经过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第21题: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实在论”
中国传统哲学的“气一元论”
近代物理学道尔顿的“原子论”
第22题: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第23题:
①②③④
③①②④
③②①④
③④②①
第24题:
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认识主体也是认识的对象
个人认识是先验的,整体认识不是先验的
认知过程是从思想、感觉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