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9月起,北京市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在教材中增加古诗词是基于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目
从2015年9月起,北京市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在教材中增加古诗词是基于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相似考题
更多“从2015年9月起,北京市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在教材中增加古诗词是基于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切入点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该节目用流行方式引导人们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央视节目组这么做是基于(  )。

    A.诗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C.流行文化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D.中华文化的力量在于传统文化的力量

    答案:B
    解析: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A项说法错误;健康向上的流行文化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C项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项说法错误。《中国诗词大会》用流行方式引导人们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体现了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 第2题:

    十一届全运会的吉祥物“泰山童子”的诞生使全球华人倍感亲切,从它的主体形象和吉祥纹样中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④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文化学者于丹说过:“民族节日是一种信号,让所有属于这个民族的人会因为这个时候去共同进行一个仪式。”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固化性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必须予以弘扬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B

  • 第4题: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日前下发《关于开展2010年文化遗产活动的通知》,确定2010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此,文化部正在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地促进作用
    • C、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从明年9月起,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中,古诗词将由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是在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③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不少地方的民间文化由于多年来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传统文艺几近“濒危”。文化部决定实施“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A、传统文化都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每到春节,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放鞭炮、吃团圆饭、走亲访友。这说明() ①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是对传统习俗的发展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④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2015年9月起,北京市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要求学生诵读,体验其中的音韵美。此举能够引导学生()①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②弘扬民族精神,抵制外来文化③固守传统文化,丰富国学内涵④感受古文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9题:

    2008年6月14日,青海省政府将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在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举办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这是因为()

    • A、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

    正确答案:A,C

  • 第10题:

    某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掉古诗引来不少质疑声,有网友感叹,“长大了,我才后悔小时候没多背几篇古文”。“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让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是因为()

    • A、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B、弘扬中华传统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 C、繁荣我国当代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 D、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 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又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D、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单选题
    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2015年9月起,北京市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要求学生诵读,体验其中的音韵美。此举能够引导学生()①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②弘扬民族精神,抵制外来文化③固守传统文化,丰富国学内涵④感受古文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由于不少地方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濒危”。2011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之所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2009年10月13日,我国羌年、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我国的羌年、剪纸、木偶皮影等民族民间文化几近“濒危”。为此,文化部正在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这一工程的依据是() ①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C、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力量源泉。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的继承性;
    •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C、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为发挥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③文化在继承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在我们习惯了通过敲击写出汉字的同时,试着拿起笔,把它呈现在纸面上,因为它不仅仅是汉字,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体现了() ①民族文化起着决定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②民族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这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不竭的源泉 ③对中华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③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2009年10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我国的羌年、剪纸、木偶皮影等民族民间文化几近“濒危”。为此,文化部正在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孟子倡导“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成为儒家重要之精神,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正是赋予“浩然之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D、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说法与题意不构成因果关系;②说法不对,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③说出了传承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积累有重要的联系;④说法正确,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要注意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