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种特殊的()。
第4题:
前道德阶段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感依赖于()。
第5题:
行政人员之所以能够把外在的职责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良心,克服私欲的诱惑,培养道德责任感,进而提高自身道德境界,实现组织目标与社会道德理想,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强的()。
第6题:
关于基金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第7题:
行政人员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第8题:
道德品质通常也称为品德或品性,它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第9题:
()是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第10题:
基金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是从被动接受教育走向主动自我教育的活动
基金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是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活动
基金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是把外在的基金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习惯的活动
基金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是从自律走向他律的活动
第11题:
第12题:
在统治行政时期是无关道德的行为
在管理行政时期是无关道德的行为
在服务行政时期是无关道德的行为
无论在何种时代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第13题:
第14题:
护理道德修养是护理人员把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品质的过程。
第15题:
发挥作用的是自我实际接受的道德原则。之所以接受某种道德原则,不是因为社会公认其正确和应当接受,而是因为我们确实了解了该道德原则正确的真实内涵与现实依据。此为()。
第16题:
行为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良知和道德责任感作出道德决定,即自主地选择普遍地伦理原则,这个时候行为者的道德阶段应该是处于()。
第17题:
个体道德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在其中一个阶段中人们渐渐适应团体或组织的道德标准,他们遵循道德不仅出于惧怕处罚,而且主要为了寻求“关系人”的认可和赞赏,这一阶段就是()。
第18题:
行政人员在履行制度规定的外在责任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履行职责的道德价值,并把这种外在责任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外在的“他律”升华为内心的()。
第19题: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认为不是从具体的道德准则进行道德判断,而是从道德的本质去进行道德判断的个体处于()
第20题:
在保卫人员道德品质的构成中,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保卫人员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因素是()
第21题:
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较高的层次上。具体表现为()
第22题:
研究规范
职业道德
个人修养
职业习惯
第23题:
道德标准和准则
道德内涵和形式
道德原则和规范
道德行为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