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只要诊断为听力损失,就需要佩戴助听器。
第2题:
()是指助听器最大的声输出能力
第3题:
助听器晨检内容主要包括()。
第4题:
棉障的大小要根据()确定。
第5题:
佩戴助听器后受益度评估的调查问卷有()。
第6题:
在调试最大声输出时,需要先了解听力障碍者的综合情况,包括()。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程序越多越好
儿童患者可根据不同年龄的成长阶段,陆续开启部分或全部程序
若佩戴者的日常聆听环境以某种固定的状态为主,只要能调音量就可以
虽然患者有不同的环境,但需要的频响十分类似,就不需要选配多程序助听器
儿童助听器程序选择的前提是要能最大限度利用助听器,以适应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第9题:
佩戴助听器后,外耳道近鼓膜处的声压级;
佩戴助听器后,助听器关闭时,外耳道近鼓膜处的声压级;
佩戴助听器后,外耳道近鼓膜处的声压级变化而获得的增益值;
耳道开放,外耳道近鼓膜处的声压级;
以上均不对。
第10题:
电子管助听器;
半导体眼镜式助听器;
耳后式助听器;
集成电路助听器;
驻极体传声器助听器。
第11题:
耳聋原因
耳聋时间
有无助听器佩戴史
助听器经常使用的环境
年龄
第12题:
助听器的能量输出
助听器的通道数
佩戴者的灵活性、耳部结构
佩戴者的敏感性
佩戴者的外观需求
第13题:
老年人佩戴助听器有一个适应过程,适应期内,助听器的音量应尽量小。
第14题:
下列关于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15题:
评估戴助听器后患者的交流能力是否改善的调查问卷有()。
第16题:
1938年英国生产出第一台可随身佩戴的()。
第17题:
耳模制作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第18题:
噪音环境会对佩戴助听器的()障碍儿童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第19题:
以患者为中心的助听器受益评估表COSI
格拉斯哥助听器效益评估表GHABP
助听器受益评估表PHAB
助听器效益评估国际评分表IOI-HA
助听效果评估问卷HAPI
第20题:
电池电量
是否有啸叫
助听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患者佩戴后是否有应答反应
助听器外壳是否完好
第21题:
助听器决不能对使用者的残留听力造成进一步损伤
无论助听器的功率有多大,使用时绝对不能超过患者的不舒适阈
助听器不应使声音产生失真而使佩戴者感觉到声音不真实
若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超过了使用者的需要,还会增加患者大功率耳机、电池的消耗产生的费用
不要选用输出功率小于实际所需的助听器
第22题:
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尽可能得大,而且要超过患者的UCL曲线
无论助听器的功率多大,使用时绝对不能超过患者的UCL
助听器如果压缩限制设置得不得当,大强度的声音就会导致削峰而产生失真
患者的实际所需要小于助听器的最大输出
第23题:
助听器效果评估问卷HAPI;
助听器效果综合能力评估表PHAB;
以患者为中心的助听器受益评估表COSI;
助听器效果简易评估表APHAB;
格拉斯哥助听器效益评估表GHA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