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题目
简述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腹腔穿刺术的目的。


    正确答案: 目的:①抽取腹腔穿刺液做常规生化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协助诊断。②腹腔内注入药物或腹腔冲洗用于治疗。③放出腹水,减轻腹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 第2题:

    胸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1.患者面向椅背骑跨在坐椅上,前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下颏置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45°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为穿刺点。中、小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胸透或B超检食定位。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用碘伏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直至胸膜壁层。
    5.术者用血管钳夹闭穿刺针后的橡皮管,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徐徐刺入,当针锋阻力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或令助手放开止血钳,并用止血钳沿皮肤固定穿刺针,以防止穿刺针位置移动。进行注射器抽液,抽满后助手再次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而后墩下注射器,将胸水注入量杯中计量。
    6.抽液毕,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拔出穿刺针,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 第3题:

    腹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1.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少量腹水可取向患侧侧卧位,并嘱患者排尿。
    2.穿刺点选择
    (1)通常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2)少量腹腔积液患者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3)包裹性分隔积液,需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自穿刺点自内向外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逐层向下浸润麻醉直到腹膜壁层。
    4.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腔积液20~100ml送验。当大量腹腔积液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用胶布固定针头,腹腔积液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中记量。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腔积液流出速度。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并测血压。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腹腔穿刺术

    正确答案: (1)术前告知排尿,模拟人体位正确。(1分)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让模拟人取平卧位。
    (2)穿刺点选择正确。(2分)选择适宜的穿刺点: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③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3)消毒、局麻操作正确。(8分)常规消毒。(1分)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5分)铺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2分)
    (4)穿刺操作正确(6分)。穿刺前先测量血压。(1分)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20ml或50ml注射器,针经麻醉处刺入皮肤后,以45°斜刺入腹肌,再与腹壁呈垂直角度刺入腹腔抽吸腹水。(3分)穿刺结束后,消毒针孔部位,并按住针孔3分钟,防止腹水渗漏,加蝶形胶布固定.纱布覆盖。大量放液者需加用腹带加压包扎。(2分)
    (5)提问:(2分)①诊断性穿刺抽出的腹水,应进一步做哪些方面的检查?答:立即送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如血性腹水还需送检脱落细胞检查。②肝硬化腹水病人一次性放腹水最多不能超过多少?答:不超过3000ml。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腰椎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于术者对面,用一手搂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搂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突,以增加椎间隙宽度,便于进针。
    2.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一个或下一个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中,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以左手拇、示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慢刺入,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此时将针芯缓慢拔出,即可见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
    5.当见到脑脊液即将流出时,需防止脑脊液流出过快造成脑疝。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准确读数,亦可计数脑脊液滴数估计压力(正常为70~80mmHO或40~50滴/分)。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嘱患者慢慢伸直双腿,然后测量脑脊液压力。若压力不高,可令助手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若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又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静脉后压力不升高,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表示不完全阻塞。
    6.撤除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验常规、生化,如需送细菌培养,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如作脑膜白血病治疗,通常以4生理盐水稀释甲氨蝶呤(MTX)10mg,加地塞米
    松5mg,缓慢椎管内注射,边推边回抽,用脑脊液不断稀释药物浓度,通常在10min内注射完毕。
    8.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9.术后去枕仰卧4~6h,可避免术后低颅压性头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腹膜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7题:

    简述腹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①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
    ②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适当处理;
    ③腹腔穿刺放液不宜过多过快,肝硬化患者1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蛋白质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④在放腹水时如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⑤大量放腹水患者,为防止腹腔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注意勿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⑥注意无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

  • 第8题:

    腹腔穿刺术的体位有()()()()。


    正确答案:坐位、半卧位、侧卧位、平卧位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腹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①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
    ②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适当处理;
    ③腹腔穿刺放液不宜过多过快,肝硬化患者1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蛋白质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④在放腹水时如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⑤大量放腹水患者,为防止腹腔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注意勿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⑥注意无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腹腔穿刺术的目的。

    正确答案: 目的:①抽取腹腔穿刺液做常规生化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协助诊断。②腹腔内注入药物或腹腔冲洗用于治疗。③放出腹水,减轻腹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腹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1.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少量腹水可取向患侧侧卧位,并嘱患者排尿。
    2.穿刺点选择
    (1)通常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2)少量腹腔积液患者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3)包裹性分隔积液,需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自穿刺点自内向外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逐层向下浸润麻醉直到腹膜壁层。
    4.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腔积液20~100ml送验。当大量腹腔积液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用胶布固定针头,腹腔积液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中记量。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腔积液流出速度。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并测血压。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