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5岁,产后哺乳期,右乳红肿,1周来已扩展至全乳,体温36.8℃。右乳皮肤红肿、边界不清、乳房发硬、无压痛,未触到肿物,无波动感,右腋下触及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尚活动、无压痛。初步诊断是A、乳汁淤积B、急性乳腺炎C、浆细胞性乳腺炎D、炎性乳癌E、皮下囊肿该患者明确诊断后,应采取的最恰当治疗是A、应用抗生素B、终止哺乳,理疗C、手术D、放疗,化疗E、临床观察

题目

女性,35岁,产后哺乳期,右乳红肿,1周来已扩展至全乳,体温36.8℃。右乳皮肤红肿、边界不清、乳房发硬、无压痛,未触到肿物,无波动感,右腋下触及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尚活动、无压痛。初步诊断是A、乳汁淤积

B、急性乳腺炎

C、浆细胞性乳腺炎

D、炎性乳癌

E、皮下囊肿

该患者明确诊断后,应采取的最恰当治疗是A、应用抗生素

B、终止哺乳,理疗

C、手术

D、放疗,化疗

E、临床观察


相似考题
更多“女性,35岁,产后哺乳期,右乳红肿,1周来已扩展至全乳,体温36.8℃。右乳皮肤红肿、边界不清、乳房发硬、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史:女性,35岁,产后哺乳期,右乳红肿7天,逐渐扩散至全乳,无发热,在外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来院就诊。查体:T36.8℃,右乳皮肤红肿,边界不清,质硬,无波动感,无触痛,未触及明显肿物,右腋下触及直径1cm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可,无触痛。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 炎性乳癌。
    (2)诊断依据
    ①局部皮肤呈炎症样改变。起初局限,继而扩展至全乳。
    ②皮肤红肿,增厚粗糙,边界不清,乳腺发硬。
    ③抗生素治疗无效。
    2.鉴别诊断
    ①急性乳腺炎。
    ②浆细胞性乳腺炎。
    3.进一步检查
    ①乳腺钼靶摄片。
    ②乳腺B超。
    ③细胞学检查或病理组织学检查。
    4.治疗原则 不宜行手术治疗,采用放化疗。

  • 第2题:

    女性,35岁,产后哺乳期,右乳红肿,1周来已扩展至全乳,体温36.8℃。右乳皮肤红肿、边界不清、乳房发硬、无压痛,未触到肿物,无波动感,右腋下触及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尚活动、无压痛。
    初步诊断是
    A.乳汁淤积 B.急性乳腺炎 C.浆细胞性乳腺炎 D.炎性乳癌


    答案:D
    解析:
    ①炎性乳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癌,少见。多发于青年妇女,尤其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由于癌细胞迅速浸润整个乳腺,局部皮肤呈炎症样改变。临床上,乳腺迅速增大,皮肤水肿、充血、发热,但无明显肿块。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病人常于1年内死亡。本例符合炎性乳癌的特点。②哺乳期妇女,右乳红肿,1周内扩散至全乳。虽有炎性改变,但乳房发硬、无压痛,未触及肿物,无波动感。这些都与乳汁淤积和急性乳腺炎不相符。③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炎性细胞以浆细胞为主。60%呈急性炎症改变,40%呈慢性炎症改变,且病程发展较缓慢,也与本例不符合。④炎性乳癌属于“不可切除的乳癌”,是手术禁忌证。因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可死亡,治疗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如放化疗等。超纲题,尤其炎性乳癌的治疗原则,教科书上未讲到,可参阅《黄家驷外科学》。

  • 第3题:

    女性,35岁,产后哺乳期,右乳红肿,1周来已扩展至全乳,体温36.8℃。右乳皮肤红肿、边界不清、乳房发硬、无压痛,未触到肿物,无波动感,右腋下触及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尚活动、无压痛。

    初步诊断是
    A.乳汁淤积
    B.急性乳腺炎
    C.浆细胞性乳腺炎
    D.炎性乳癌
    E.皮下囊肿

    答案:D
    解析:

    患者不伴有发热、疼痛、局部无压痛、无波动感等这些炎症的表现,所以不支持急性乳腺炎。乳汁淤积多能摸到淤乳的包块,有压痛但无红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部位多在乳晕附近,并应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的炎症表现,一般不会是全乳红肿。所以根据题干所给的内容,炎性乳癌虽很少见,但不能排除此诊断。炎性乳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癌,恶性程度极高,以短期出现乳房皮肤大面积(1/3以上)炎症样红肿为临床诊断标准,故题1正确答案是D。炎性乳癌由于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转移早、预后差,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同其他类型乳癌一样多采用综合治疗,多首选辅助化疗或放疗而非手术。待病情得以控制或好转,有手术条件时再行手术治疗,术后再行辅助化疗或放疗等。故正确答案是D。

  • 第4题:

    女性,35岁,产后哺乳期,右乳红肿,1周来已扩展至全乳,体温36.8℃。右乳皮肤红肿、边界不清、乳房发硬、无压痛,未触到肿物,无波动感,右腋下触及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尚活动、无压痛。
    该病人明确诊断后,应采取的最恰当治疗是
    A.应用抗生素 B.终止哺乳,理疗 C.手术 D.放疗、化疗


    答案:D
    解析:
    ①炎性乳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癌,少见。多发于青年妇女,尤其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由于癌细胞迅速浸润整个乳腺,局部皮肤呈炎症样改变。临床上,乳腺迅速增大,皮肤水肿、充血、发热,但无明显肿块。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病人常于1年内死亡。本例符合炎性乳癌的特点。②哺乳期妇女,右乳红肿,1周内扩散至全乳。虽有炎性改变,但乳房发硬、无压痛,未触及肿物,无波动感。这些都与乳汁淤积和急性乳腺炎不相符。③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炎性细胞以浆细胞为主。60%呈急性炎症改变,40%呈慢性炎症改变,且病程发展较缓慢,也与本例不符合。④炎性乳癌属于“不可切除的乳癌”,是手术禁忌证。因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可死亡,治疗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如放化疗等。超纲题,尤其炎性乳癌的治疗原则,教科书上未讲到,可参阅《黄家驷外科学》。

  • 第5题:

    女性,35岁,产后哺乳期,右乳红肿,1周来已扩展至全乳,体温36.8℃。右乳皮肤红肿、边界不清、乳房发硬、无压痛,未触到肿物,无波动感,右腋下触及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尚活动、无压痛。

    该患者明确诊断后,应采取的最恰当治疗是
    A.应用抗生素
    B.终止哺乳,理疗
    C.手术
    D.放疗,化疗
    E.临床观察

    答案:D
    解析:

    患者不伴有发热、疼痛、局部无压痛、无波动感等这些炎症的表现,所以不支持急性乳腺炎。乳汁淤积多能摸到淤乳的包块,有压痛但无红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部位多在乳晕附近,并应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的炎症表现,一般不会是全乳红肿。所以根据题干所给的内容,炎性乳癌虽很少见,但不能排除此诊断。炎性乳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癌,恶性程度极高,以短期出现乳房皮肤大面积(1/3以上)炎症样红肿为临床诊断标准,故题1正确答案是D。炎性乳癌由于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转移早、预后差,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同其他类型乳癌一样多采用综合治疗,多首选辅助化疗或放疗而非手术。待病情得以控制或好转,有手术条件时再行手术治疗,术后再行辅助化疗或放疗等。故正确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