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我国法律在公示效力上采用的是成立要件主义。
第2题:
第3题:
下列关于公示、公信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将物权的存在与变动公示的,不影响法律效果的产生
B.公示有瑕疵的,善意受让人负返还义务
C.公示的物权名义人不是真正的物权人的,善意受让人不能取得物权
D.占有动产的人可以被推定为该动产的所有人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论我国关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
第8题:
关于法律的溯及力问题,我国刑法采取()。
第9题:
关于法律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10题:
约款说
相互性说
法律制度说
诚实信用原则说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从旧原则
从新原则
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第13题:
第14题: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
第15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产物权以登记为公示,不动产物权以占有为公示
B.公示是指物权变动时必须将变动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以避免第三人遭受损害并保护交易安全
C.公信是指一旦当事人变更物权时,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了公示,则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不存在或存在瑕疵,但对依赖该物权的存在并已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的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
D.公示原则与公信原则相辅相成,公示原则以公示与否来确定权利的归属,公信原则赋予公示以公信力,保护信赖公示的善意的第三人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关于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依据通说,采用()。
第19题:
在法律规范的溯及既往效力上,我国主要采取了()
第20题:
下列关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21题:
在我国建立土地权利变动的公示和()原则十分重要。
第22题:
实体监督
公示监督
原则监督
公示监督和实体监督
第23题:
如果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没有进行登记,则不能发生变动的法律效果
占有动产的人可以被法律推定为该动产的所有权人
不动产的登记名义人享有登记于其名下的不动产物权
权利人可以公示有瑕疵为由,要求善意受让人返还该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