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句读之不知
其出人也远矣 于其身也 查看材料
A.两个“之”相同,两个“其”也相同
B.两个“之”相同,两个“其”不相同
C.两个“之”不相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之”不相同,两个“其”也不相同
第1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第2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两样本比较的符合秩和检验中,备择假设是()。
A两个样本的总体分布相同
B两个样本的总体分布不相同
C两个样本总体假均数相同
D两个样本的总体均数不相同
第6题:
子路曰:“不仕无()。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第7题:
光面滚筒和胶面滚筒对胶带的摩擦力不相同,其牵引力也不相同。
第8题:
企业由于其行业不同,对于成本的定义也不相同,所以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原则也都不相同()
第9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他植者”种树违天害理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第10题:
第11题:
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差等关系
下反对关系
第12题:
两个样本的总体分布相同
两个样本的总体分布不相同
两个样本总体假均数相同
两个样本的总体均数不相同
第13题: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与“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中的两个“渐”词义不同。()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中的两个“之”用法相同。
第18题:
如果两个素材相同的性质命题其质和量都不相同,那么这两个命题之间具有()。
第19题:
有两个电功率相同的灯泡,接在一个电源上。以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第20题:
翻译: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第21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22题:
硕求余文以记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其木皆十围/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必仕则忘其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虽鸡狗不得宁焉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