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伯牙绝弦》教学片段实录
师:我们从课文哪些句子中能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出大意)这位同学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有注释就借助注释,没注释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补充。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和第一句“善鼓琴”“善听”中的“善”意思一样吗?
生:“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善鼓琴”“善听”的“善”是“擅长”的意思。
师: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是常见的。“善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
生:“好啊”。
师:谁来读一读?(生读,很有韵味)善哉!“哉”字后面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当你读到“峨峨兮”的时候,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情景?
生:我眼前出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
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生读)“江河”又指什么?读到这里,你脑海中跳出什么画面?
生: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生:我想到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师:有这样的积累真了不起!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知道,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里的“念”与前面哪个字的意思一样?
生: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样,都是“想”的意思。
师:对,有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现代词语代替文言文词语来理解古文的意思。那么,钟子期必得的是什么?
生:是伯牙的想法。
生:是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师:是怎样的志向和胸怀?
生: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
师:这样看来,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之“志”不仅是“想”的意思,更是“志存高远”的“志”啊!
简析案例中的教师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概括并分析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两种做法。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1.伯牙携琴访友图
第1题:
古典什么名曲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第2题: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早已深人人心。伯牙所奏琴曲为()
第3题:
下列哪位音乐家被称为“律圣”?()
第4题: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俞伯牙所弹之琴有几根弦?
第5题: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伯牙所奏琴曲为()。
第6题:
人们赞扬伯牙的琴声“()”分别对应古琴曲“高山”“流水”;形容“瓠巴鼓瑟而渊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第7题:
第8题:
古琴
秦琴
胡琴
第9题:
第10题:
《广陵散》
《高山流水》
《阳关三叠》
《扬州慢》
第11题:
第12题:
钟子期和俞伯牙共同创作的曲子是《()》。
第13题:
听懂俞伯牙琴声的人是谁?()
第14题:
与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相关的乐器是()。
第15题:
“伯牙鼓琴遇知音”是演奏乐曲()而和子期成为知音的。
第16题:
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传唱了两千多年。请问,他们是以下列哪首乐曲而成为知音的()
第17题:
《阳关三叠》
《梅花三弄》
《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古琴
古筝
二胡
琵琶
第22题:
《广陵散》
《流水》
《阳关三叠》
《扬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