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二人于某年8月至次年9月问,从某火车站爬上货物列车,在运行途中将铁路运输物资抛到车下,然后跳下列车转移赃物,二人先后盗窃作案28起,价值数千元。二人在每次盗窃之前,都向丙和丁打招呼:“你们把车准备好。”甲、乙盗窃后,再叫丙、丁开拖拉机将赃物拉到销赃地点销赃,每次给丙、丁每人20元至30元。请问:丙、丁的行为是否与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题目

甲、乙二人于某年8月至次年9月问,从某火车站爬上货物列车,在运行途中将铁路运输物资抛到车下,然后跳下列车转移赃物,二人先后盗窃作案28起,价值数千元。二人在每次盗窃之前,都向丙和丁打招呼:“你们把车准备好。”甲、乙盗窃后,再叫丙、丁开拖拉机将赃物拉到销赃地点销赃,每次给丙、丁每人20元至30元。

请问:丙、丁的行为是否与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甲、乙二人于某年8月至次年9月问,从某火车站爬上货物列车,在运行途中将铁路运输物资抛到车下,然后 ”相关问题
  • 第1题:

    第 41 题 甲某是解放军某部军械库的司库员,与部队炊事员乙某合谋将库中的军用物资偷出来变卖。二人利用甲某值班的机会共盗出军用皮大衣、毛皮鞋、军服等价值5000多元的军用物资。关于甲乙二人行为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某构成贪污罪、乙某构成贪污罪的共犯

    B.甲乙构成盗窃军用物资罪  &&

    C.甲某构成贪污罪、乙某构成盗窃军用物资罪

    D.甲某构成盗窃军用物资罪,乙某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A
    [考点]贪污罪
    [答案及解析] A。根据《军事法院关于审理军人违反职责罪案件中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规定,军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盗窃自己经手、管理的军用物资的,符合贪污罪的基本特征,以贪污罪论处,从重处罚。所以甲某利用司库员的身份监守自盗,构成贪污罪,乙某构成贪污罪的共犯。

  • 第2题:

    李某与甲公司订立一份多式联运合同,甲公司负责将其一批货从大连运往广州,在大连到北京段采用铁路运输由甲公司自己负责,到北京后交由乙公司用公路方式运到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公司对从大连到广州的全程运输承担责任
    B:乙公司对从北京到广州的公路运输对甲公司承担责任
    C:如果货物损失发生在北京至广州段,则李某只能要求乙公司赔偿
    D:如果货物损失发生在北京至广州段,则李某可以要求甲乙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答案:A,B
    解析:
    根据《合同法》第317条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履行或者组织履行多式联运合同,对全程运输享有承运人的权利,承担承运人的义务。而区段承运人只对自己运送的区段对总的承运人承担责任。在多式联运合同中,不能要求总的承运人与某一区段承运人承担连带责任。

  • 第3题:

    铁路运输以()和车站作业计划,高度周密地组织列车的货物运行。
    列车编组计划

  • 第4题:

    甲、乙二人于某年8月至次年9月间,从某火车站爬上货物列车,在运行途中将铁路运输物资抛到车下,然后跳下列车转移赃物,二人先后盗窃作案28起,价值数千元。二人在每次盗窃之前,都向丙和丁打招呼:“你们把车准备好。”甲、乙盗窃后,再叫丙、丁开拖拉机将赃物拉到销赃地点销赃,每次给丙、丁每人20元至30元。
    请问:丙、丁的行为是否与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案:
    解析:
    丙、丁的行为与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因为他们在事先有盗窃犯罪的通谋。甲、乙在每次盗窃前通知丙、丁,让其准备车子拉赃;丙、丁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甲、乙盗窃,丙、丁运赃、销赃,这属于有分工的复杂的共同犯罪形式。

  • 第5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是:()

    A:乙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便纠集丙、丁二人前往乙家中将乙骗到自己开来的车上,挟持乙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
    B:甲在向乙催要赌债6万元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乙挟持至甲家,并给乙家打电话,声称乙家必须于10日内筹集60万元,否则就砍掉乙一只手
    C:甲系某私企煤矿的老板,经常强迫职工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稍有松懈,非打即骂,为防止工人逃跑,甲在矿区周围拉设了电网
    D:甲在某宾馆住宿后,不付费便想走人,宾馆经理乙设法将其锁在客房后迅速报警

    答案:A
    解析:
    【考点】非法拘禁罪。详解:A选项,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甲纠集丙、丁二人将乙挟持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拘禁罪。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非法拘禁罪,超出债务数额的部分,构成绑架罪,实行并罚。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甲的行为成立强迫劳动罪,而不成立非法拘禁罪。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甲在某宾馆住宿后,不付费便想走人,宾馆经理乙设法将其锁在客房后迅速报警的行为属于自力救济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