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曾用白兔对一个9个月大的孩子做过一项恐惧形成实验,实验后这个孩子一看见白兔就害怕,后来甚至看见圣诞老人的自胡子也害怕,此现象称为( )
A.消退
B.泛化
C.分化
D.抑制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接触脱敏法”,其关键信息如下:1.置身于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2.通过示范,让病人逐渐与所惧怕的对象接触。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带孩子去室内蛇类养殖场”,属于直接让病人接触所惧怕的对象,但不是“通过示范”的方法,不符合定义;B项:“将有关蛇的童话故事”,不属于让孩子“置身于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之中,不符合定义;C项:“录下孩子看见蛇之后的表情等,并播放给他看”,不属于让孩子“置身于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之中,不符合定义;D项:“让孩子直接接近和触摸蛇”,属于直接让病人接触所惧怕的对象,“先让孩子旁观别人接触蛇的过程”,属于通过别人的“示范”,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第4题:
第5题: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被家庭溺爱的孩子,会使其害怕失去父母的庇护,这种依赖和恐惧在他长大后则表现为对政治的不信任和冷漠。
第6题:
习得的行为反应会发生泛化和分化的现象。下列不属于该现象的是()
第7题:
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第8题:
小丽开始对小白鼠害怕,渐渐地对白色毛茸茸的东西也害怕,这种现象称作()。
第9题:
第10题:
分化
泛化
消退
逃避
第11题:
让孩子旁观别人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过程后,再慢慢让孩子逐渐接近和触摸蛇
带孩子去室内蛇类养殖场,看各种不同种类的蛇,看多了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给孩子讲有关蛇的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发孩子开心的情绪,逐渐减少对蛇的恐惧
录下孩子看见蛇后恐惧害怕的表情和动作,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把这些视频放给孩子看
第12题:
刺激泛化
刺激分化
行为消退
行为习得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体现的是()。
第18题:
孩子认为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这是学前儿童思维的()。
第19题:
一个人被一条狗咬了之后就害怕狗,这一现象是()。
第20题:
当年为了研究儿童的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使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白色物体都会感到恐惧,这个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第21题:
困难型
易养型
缓慢型
中间型
第22题:
刺激泛化
刺激分化
行为消退
行为习得
第23题:
刺激泛化
刺激分化
刺激获得
刺激消退
第24题:
获得
消退
刺激泛化
中性刺激
刺激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