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善是,曷烦我为?(2)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3)樗枥不材,蕲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查看材料”相关问题
  • 第1题:

    题共用备选答案

    A.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B.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C.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D.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E.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小肠者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C
    C

  • 第2题:

    把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正确答案:
    (1)(3分)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观:观赏,1分;亵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为:因为,1分;芳:发出芳香,1分;句意1分。)

  • 第3题:

    请将文中红色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正确答案: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译对“尝”“古仁人”“或”“为”得2分,译对全句大意得1分)

  • 第4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正确答案:

    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 第5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正确答案:
    (1)(5分)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 第6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正确答案:
    (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冬夏季节变化,才能往返一次。

  • 第7题: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日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这体现的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活动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品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品性有三种,上品性善,生来具有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中品五德有所欠缺,性可善可恶;下品五德都不具备。性恶。

  • 第8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人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 第9题:

    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此”的是()

    • A、斯天下之民至焉
    •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与"药不至焉,不可为也"的"焉"词义、词性相同的是()

    • A、"有灾祸兴,而无改焉"的"焉"
    • B、"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的"焉"
    • C、"辄者造焉而善驰"的"焉"
    • D、"涉旬而苛痒绝焉"的"焉"
    • E、"岑岑周体,如痁作焉"的"焉"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

    斯天下之民至焉。

    D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与"药不至焉,不可为也"的"焉"词义、词性相同的是()
    A

    有灾祸兴,而无改焉的焉

    B

    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的焉

    C

    辄者造焉而善驰的焉

    D

    涉旬而苛痒绝焉的焉

    E

    岑岑周体,如痁作焉的焉


    正确答案: D
    解析: "药不至焉,不可为也":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涉旬而苛痒绝焉":过了十天奇痒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

  • 第13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8分)

    (1)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2)上然弘言,益厚遇之。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
    (1)公孙弘用的是布做的被子,一顿饭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2)皇上认为公孙弘说得对,越发厚待公孙弘。

  • 第14题:

    厉者造焉而美肥,辄者造焉而善驰( )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不知其人,视其友。


    正确答案: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2)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

  • 第16题:

    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正确答案:
    (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

  • 第17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正确答案:
    (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听到邻家渎书,她每天早晚都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墙来听。

  • 第18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翻译下面的句子。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


    答案:
    解析:
    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像(除掉)蟊媵一样去掉它,像(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 第19题: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日拔。
    译文:
    (2)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译文:


    答案:
    解析:
    (1)如果宜阳不能攻克,秦王会感到耻辱。所以我说能够攻克。 (2)景翠从秦得到了城池,从韩接受了宝物,在东周施予了恩德。

  • 第20题: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矣。

    • A、鲜 
    • B、闲 
    • C、兼 
    • D、先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


    正确答案:大将军平时和世儒的关系怎么样,你为何想去投靠他?

  • 第22题:

    问答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人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正确答案: 翻译: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矣。
    A

    鲜 

    B

    闲 

    C

    兼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