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甲乙两村发生用地争议,某县政府召开协调会并形成会议纪要。2008年12月,甲村一村民向某县政府申请查阅该会议纪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该村民可以口头提出申请B.因会议纪要形成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缺不受《条例》规范C.因会议纪要不属于政府信息,某县政府可以不予公开D.如某县政府提供希关信息。可以向该村民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费用

题目

2002年,甲乙两村发生用地争议,某县政府召开协调会并形成会议纪要。2008年12月,甲村一村民向某县政府申请查阅该会议纪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该村民可以口头提出申请

B.因会议纪要形成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缺不受《条例》规范

C.因会议纪要不属于政府信息,某县政府可以不予公开

D.如某县政府提供希关信息。可以向该村民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费用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D
[考点]信息公开的申请、范围、适用与收费
[解析]《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9条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该条规定明确了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范围。另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3条规定:“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这是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公开信息范围的规定。在本题中,甲乙两村发生用地争议,县政府为协调争议而形成的会议纪要涉及甲乙两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问题,是涉及甲乙两村村集体切身利益的信息。但是,甲村某村民是以个人身份而非以村集体的身份申请查阅该会议纪要,该会议纪要对于该村民而言,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9条第1项规定的范围,县政府应该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3条的规定予以公开,也即应申请公开信息。关于A项,《信息公开条例》第20条第1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公民依照第13条的规定申请公开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在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情形下,才可以口头提出。A项中认为村民可以口头提出申请,并无错误,只是没有限定前提条件,表述不够严密。.关于B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范的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行为,只要是在2008年5月1日实施以后申请信息公开的行为,都属于其规范范围。尽管该会议纪要形成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前,但该村民是在2008年12月申请进行信息公开的,此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生效,所以该信息的公开属于其规范范围。B项错误。
关于C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该会议纪要是在县政府召开协调会,处理甲乙两村用地争议的过程中作出的,这属于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制作的信息,也即属于政府信息。C项错误。
关于D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7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如上所述,本题中的信息公开属于行政机关应申请提供的政府信息,所以可以向该村民收取检索、复制和邮寄等成本费用。D项正确。
更多“2002年,甲乙两村发生用地争议,某县政府召开协调会并形成会议纪要。2008年12月,甲村一村民向某县政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2年,甲乙两村发生用地争议,某县政府召开协调会并形成会议纪要。2008年12月,甲村一村民向某县政府申请查阅该会议纪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该村民可以口头提出申请
    B:因会议纪要形成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故不受《条例》规范
    C:因会议纪要不属于政府信息,某县政府可以不予公开
    D:如某县政府提供有关信息,可以向该村民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费用

    答案:A,D
    解析:
    【考点】政府信息公开【详解】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0条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条例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据此,该村民可以以口头提出申请,由县政府工作人员代为填写公开申请。据此,A选项正确。根据《条例》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并没有根据时间划分,不管是在《条例》实施前的信息还是《条例》实施后的信息,只要在《条例》实施后依照《条例》规定应当公开的信息,都应当公开。另,法律规范的是“行为”,虽然该纪要是在《条例》实施前形成,但是申请公开的时间却是在《条例》实施以后,因此,该村民申请公开会议纪要的行为仍然受《条例》规范。据此,B选项错误。根据《条例》第2条规定,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该会议纪要是该县政府履行其职责过程中制定的文件,属于政府信息,应当依法公开。据此,C选项错误。根据《条例》第27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据此,该政府依该村民申请提供信息,可以向该村民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D选项正确。

  • 第2题:

    甲村与乙村就某块滩涂的所有权发生争议。某县政府经调査后,确认所有权归乙村 所有。甲村村委会不服向某自治州政府申请复议。某自治州政府以复议申请逾期为由决定不 予受理。甲村村委会不服复议决定,提起诉讼。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
    A.本案应由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B.本案可由某县人民法院管辖
    C.本案被告应是某县政府
    D.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某县政府确认决定的合法性


    答案:A
    解析:
    对确认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案件,属于复议前 置案件;对于复议前置案件,复议机关决定不受理的,只能起诉该不受理决定,不可起诉该具体行政行为。因此,本题中,甲村村委会起诉的,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能是某自治州政府的不受理决定,被告当然应当是某自治州政府,受诉人民法院也只能审查某自治州政府不 受理决定的合法性,故选项C、D均是错误的。既然被告是某自治州人民政府,故管辖法院 必须是中级人民法院,选项B也是错误的。本题应选A。

  • 第3题:

    甲乙两村因某一土地所有权发生争议,县人民政府将该土地确定为甲村所有,县政府的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


    正确

  • 第4题:

    甲村与乙村就某块滩涂的所有权发生争议。某县政府经调查后,确认所有权归乙村所有。甲村村委会不服向某自治州政府申请复议。某自治州政府以复议申请逾期为由决定不 受理。甲村村委会不服复议决定,提起诉讼。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
    A.本案应由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B.本案可由某县人民法院管辖
    C.本案被告应是某县政府
    D.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某县政府确认决定的合法性


    答案:A
    解析:
    考点:复议前置、行政诉讼管辖、被告、审理对象
    讲解:对确认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案件,属于复议前 案件;对于复议前置案件,复议机关决定不受理的,只能起诉该不受理决定,不可起诉该具体行政行为。因此,本题中,甲村村委会起诉的,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能是某自治州政府的不受理决定,被告当然应当是某自治州政府,受诉人民法院也只能审查某自治州政府不 理决定的合法性,故选项C、D均是错误的。既然被告是某自治州人民政府,故管辖法院必须是中级人民法院,选项B也是错误的。本题应选A。

  • 第5题:

    双新村与长福村相邻。2004年,两村西交界处50亩土地的使用权发生纠纷。县政府为此专门召开协调会,并形成一份“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明确了两村对争议土地各自使用的面积和范围,县政府则根据这份“会议纪要”作出了有关决定。2009年12月,双新村村民葛某因需要使用农地养殖桑蚕,向县政府申请查阅该“会议纪要”。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关于该“会议纪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县政府的“会议纪要”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调整范围
    B、葛某无权申请查阅该“会议纪要”,因为双新村树委会投有授权葛某查阅。
    C、“会议纪要”不是国家机密,属于政府信息。县政府应予以公开
    D、“会议纪要”属于政府信息,但是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故县政府应不予公开
    E、“会议纪要”不需要社会公众知晓或者参与,故县政府应不予公开

    答案:A,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