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古代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 )A.在秦代,如果犯罪后能主动消除犯罪后果,可以减免处罚B.上请不适用于死刑c.官当指官吏可以官职爵位折抵徒流罪D.在居代,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投案的,可以免罪

题目

关于我国古代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 )

A.在秦代,如果犯罪后能主动消除犯罪后果,可以减免处罚

B.上请不适用于死刑

c.官当指官吏可以官职爵位折抵徒流罪

D.在居代,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投案的,可以免罪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我国古代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 )A.在秦代,如果犯罪后能主动消除犯罪后果,可以减免处罚B.上请不适用于死刑c.官当指官吏可以官职爵位折抵徒流罪D.在居代,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投案的,可以免罪”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犯罪后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对甲依法应如何量刑?( )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如果犯罪较轻,应当免除处罚

    D.如果犯罪较轻,可以免除处罚

    E.如果犯罪较轻,酌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D

  • 第2题:

    下列关于唐朝法律中的自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犯罪被揭发后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唐代称作自首B.唐律中.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犯罪并非都可自首C.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D.自首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实”,但犯罪情节交代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尽”


    正确答案:A

    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代罪行的,称之为自首。但是犯罪被揭发或者被官府追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之为自新。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当选。BCD选项均正确,不选。

  • 第3题:

    下面关于唐朝的自首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首
    B、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C、自首者可以免罪
    D、对于自首如实交代的部分,不再追究

    答案:A
    解析:
    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代的罪行,叫做自首,但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新,自新是被迫的,故A项错误。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B项正确。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如数偿还,以防止自首者非法获财,C项正确。自首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实”,对犯罪情节交代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尽”,“自首不实不尽者”,各依“不实不尽之罪罪之”,如实交代的部分,不再追究,故D项正确。

  • 第4题: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因犯罪被依法判处管制,如果甲在刑罚执行期间参加劳动,对甲应当同工同酬
    B.对甲判处管制,判决执行前对甲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C.乙因犯罪被依法判处拘役,如果乙在刑罚执行期间参加劳动,对乙可以酌量给报酬
    D.对乙判处拘役,判决执行前对乙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答案:A,B,C,D
    解析:
    参见《刑法》第39条第2款、第41条、第43条第2款和第44条的规定。

  • 第5题:

    下列关于立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归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属于立功,可以从轻处罚
    B.对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的行为人,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立功表现的,仍适用1979年刑法典关于立功的规定
    C.我国《刑法》中的立功有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之分
    D.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关于立功的认定及对刑事责任的影响。选项A不属于立功,而属于自首的情形,故应排除选项A;根据我国《刑法》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对于1997年9月30日前犯罪的行为人,有立功表现的,应适用1997年刑法典的规定,故应排除选项B;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的规定,只有犯罪后自首同时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才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而非重大立功表现的,不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应排除选项D。

  • 第6题: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下列关于刑罚适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对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一律不适用死刑
    B.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C.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D.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E.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条件的,可以 宣告缓刑

    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核刑罚的适用。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 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第7题:

    官当是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和爵位折抵徒刑和()的刑罚。


    正确答案:流刑

  • 第8题:

    唐律对有些犯罪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减免的刑罚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古代封建官吏犯罪可以利用”杂抵罪”减免罪刑,可以用来抵罪的有()。

    • A、夺爵
    • B、除名
    • C、免官
    • D、流放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填空题
    官当是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和爵位折抵()刑和()刑的刑罚。

    正确答案: 徒,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古代封建官吏犯罪可以利用”杂抵罪”减免罪刑,可以用来抵罪的有()。
    A

    夺爵

    B

    除名

    C

    免官

    D

    流放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唐律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自首者,视为自首

    B

    自首不实,是对犯罪事实、情节交待不实

    C

    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D

    自首不尽,是交待赃物数量不尽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余某犯罪后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对余某依法应如何量刑?( )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如果犯罪较轻,应当免除处罚

    D.如果犯罪较轻,可以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BD
    本题考查自首的概念、成立条件和自首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67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第14题:

    以下关于犯罪预备的说法错误的有( )。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可能同时成立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E.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CD

  • 第15题:

    下列关于唐律中的刑罚原则,正确的说法有、

    A、区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原则
    B、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C、唐代类推原则的完善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展
    D、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的,不能减轻刑事处罚

    答案:B,C
    解析:
    秦代区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唐代区分公罪和私罪。公罪指由于公务上的关系,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其余为私罪二区分公.罪、私罪,公罪从轻、私罪从重,目的是为了保护官吏依法执行公务的积极性。D项描述的情形称为“自新”,虽是被迫的,与自首性质不同,但对自新,唐律也采取减轻刑事处罚的原则。

  • 第16题:

    关于刑种及其适用,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罚金对于单位犯罪来说是主刑,对于自然人犯罪来说是附加刑
    B.对于未成年人不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C.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羁押阶段怀孕后人工流产,后因同案被起诉至法院,可以对其适用死刑
    D.判处管制的同时可以对犯罪人宣告缓刑


    答案:A,B,C,D
    解析:
    关于A项。主刑和附加刑的区分标准为是否可以附加适用,若可以则属于附加刑,若不能则属于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的一种,这与犯罪主体是否为单位没有任何关 系。只不过由于单位主体的特殊性,不能对单位判处监禁刑,而只能对其判处罚金刑。因此A项错误。
    关于B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规定:除刑法规定“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对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判处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因此在刑法规定“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形,应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因此B项错误。
    关于C项。《刑法》第49条规定,对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但是这里所说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而不是仅指法院审理阶段。同时对于在诉讼阶段怀孕又流产(包括人工流产)的妇女来说,也不可以适用死刑。因此C项错误。
    关于D项。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缓刑适用对象为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 徒刑的犯罪分子,因此判处管制的同时不得宣告缓刑,D项错误。
    综上,本题的答案是ABCD。

  • 第17题:

    对于教唆犯,应当(  )。
    A.一律从重处罚
    B.按照其在犯罪中的作用予以处罚
    C.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重处罚


    答案:B,C
    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是对教唆犯处罚的一般原则。所以,对于教唆犯没有必要一律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教唆未遂”。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而D项中将“应当,,改为“可以”是错误的。故选B、C项。

  • 第18题:

    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一般累犯成立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前罪是过失犯罪,后罪是故意犯罪,可以构成累犯
    B.前罪被判处的刑罚为拘役,后罪应判处的刑罚为无期徒刑,可以构成累犯
    C.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
    D.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及附加刑均执行完毕
    E.累犯不适用于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答案:C,E
    解析:
    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1)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如果前后两罪或者一罪是过失犯罪,则不成立累犯(选项A错误)。(2)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如果前罪或者后罪中有被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的情况,则不成立累犯(选项B错误)。(3)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成立(选项D错误)。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规定的5年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4)累犯不适用于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 第19题:

    官当是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和爵位折抵()刑和()刑的刑罚。


    正确答案:徒;流

  • 第20题:

    下列关于唐律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自首者,视为自首
    • B、自首不实,是对犯罪事实、情节交待不实
    • C、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 D、自首不尽,是交待赃物数量不尽

    正确答案:B,C,D

  • 第21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唐律中的刑罚原则,正确的说法有(  )。
    A

    区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原则

    B

    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C

    唐代类推原则的完善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展

    D

    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的,不能减轻刑事处罚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项,秦代区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唐代区分公罪私罪。公罪指由于公务上的关系,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其余为私罪。区分公罪、私罪,公罪从轻、私罪从重,目的是为了保护官吏依法执行公务的积极性。
    B项,唐律中的刑罚原则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凡“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越渡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列”。即对前述犯罪投案的也不按自首处理,因为这些犯罪的后果已不能挽回。
    C项,《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律文没有致伤的条文,但比照规定,杀死已不论罪,致伤更不论罪。唐代类推原则的完善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
    D项,描述的情形称为“自新”,虽是被迫的,与自首性质不同,但对自新,唐律也采取减轻刑事处罚的原则。

  • 第22题:

    单选题
    下面关于唐朝的自首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

    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首

    B

    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C

    自首者可以免罪

    D

    对于自首如实交待的部分,不再追究


    正确答案: C
    解析: 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待罪行的,叫做自首,但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新,自新是被迫的,故A错误;
    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B正确;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如数偿还,以防止自首者非法获财,C正确;
    自首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实”,对犯罪情节交待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尽”,“自首不实不尽者”,各依“不实不尽之罪罪之”,如实交待的部分,不再追究,故D正确。

  • 第23题:

    填空题
    官当是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和爵位折抵徒刑和()的刑罚。

    正确答案: 流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