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题目

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10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10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10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10万元。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甲系某发电厂工人,一日晚当其值夜班时,发现一机组出现故障,有引发火灾的危险。但因对厂领导不满,为进行报复甲不采取措施排除故障,最终导致火灾,造成近100万元的损失。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的行为构成放火罪
    D.甲的行为构成失火罪

    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不作为放火罪的具体适用。甲作为值班人员在发现机器出现故障有可能引起火灾的情况下,未履行自己应尽也可能尽之职责,最终导致了火灾,其不作为与火灾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甲为报复厂领导而故意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放火之故意十分明显。因此,应以放火罪定罪处罚。

  • 第3题:

    甲从某办公室盗窃得手后(共窃得价值5000余元的财物),担心现场留有自己的指纹,即放火将该办公室烧毁,造成财产损失12万元关于甲的行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放火罪
      C.对甲应数罪并罚

      D.对甲应择一重罪


    答案:D
    解析:
    D。甲属于另起犯意,所以应当数罪并罚。

  • 第4题: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10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10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10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10万元。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答案:A,B,C,D
    解析:
    A项,甲将王某杀害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然后甲又隐瞒真相,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对王某的亲属进行要挟,向其索要钱财,该行为既触犯了敲诈勒索罪,又符合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B项,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在“胁迫”的形式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关键区别在于胁迫内容是否具有人身暴力性,以及暴力伤害的实施是否具有当场性。如果同时具有暴力性和当场性,就属于抢劫罪中的“胁迫”,因此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不是敲诈勒索罪。C项,丙以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相要挟,向公司索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构成敲诈勒索罪。D项,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构成行贿罪。然后,丁以刘某的犯罪行为相要挟,向刘某索要财物,其行为又构成了敲诈勒索罪,因此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故正确答案为ABCD。

  • 第5题:

    (2007年真题)甲对一公共住宅放火,起火后即离开,但火情立即被他人发现并迅速扑灭。甲的行为属于(  )。
    A.放火罪的未遂
    B.放火罪的既遂
    C.放火罪的预备
    D.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未遂


    答案:B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本题中放火罪是危险犯,既遂的标志是客观上法定的危险状态已经形成。

  • 第6题:

    甲在荒郊野外的空地上,将自己老旧的小轿车放火烧毁,甲的行为构成

    A.放火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D
    解析: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放火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必须对公共安全产生现实危险,才成立该罪,而甲的行为没有危害到公共安全,AC选项错误:故意毁坏财物罪,必须是毁坏他人财物,毁坏自己财物不构成本罪。

  • 第7题:

    下列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将王某杀害后,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 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5万元补偿费,否则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 D、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5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5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5万元。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想象竞合犯又可称为结果竞合犯,是一个危害行为同时造成了数个危害结果,而该行为与不同危害结果的分别组合,则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想象竞合犯的是()

    • A、甲某伪造政府机关公文实施诈骗,构成诈骗罪与伪造文书罪
    • B、乙某骑着摩托车一把夺过行人丙某的手提包逃跑,因冲力太大致丙某跌倒受重伤,构成抢夺罪与故意伤害罪
    • C、丁某拦路抢劫并实施暴力致人死亡,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
    • D、戊某放火烧毁公交车,构成放火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刘某用爆炸的方法,造成某处森林大火,刘某的行为构成()。

    • A、刘某仅构成放火罪
    • B、刘某仅构成爆炸罪
    • C、刘某构成爆炸罪、放火罪,应数罪并罚
    • D、刘某的爆炸行为与放火行为属牵连犯

    正确答案:A,D

  • 第10题:

    甲用爆炸的方法,点燃某处的森林,导致森林大火,对甲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 A、甲仅构成放火罪
    • B、甲仅构成爆炸罪
    • C、甲构成爆炸罪、放火罪,应数罪并罚
    • D、对甲应加重处罚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甲在森林使用爆炸的方法采伐林木,导致森林大火。下列对甲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 A、甲构成放火罪
    • B、甲构成爆炸罪
    • C、甲构成爆炸罪、放火罪,应数罪并罚
    • D、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09年真题]
    A

    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

    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C

    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D

    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正确答案: D,B
    解析:
    A项,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携带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的行为,应当构成放火罪
    BCD三项,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行威胁,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当场或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威胁内容的种类没有限制。威胁行为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不要求现实上使被害人产生了恐惧心理
    甲在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后,以向有关机关告发相恐吓要乙归还15万元,并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应当构成敲诈勒索罪。甲具有数个故意,实施了不同的犯罪行为,应当按照敲诈勒索罪和放火罪数罪并罚

  • 第13题:

    甲为杀害乙,在晚上将乙家的房子点燃,乙和乙的妻子、孩子被烧死,乙家的房子也被烧毁。对甲的罪数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属于连续犯,以一罪论处
    B.从一重处罚,系想象竞合犯
    C.从一重处罚,系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
    D.以故意杀人罪与放火罪数罪并罚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想象竞合犯问题。甲实施了一个行为而触犯了不同的罪名。理论上认为属于想象竞合犯。

  • 第14题:

    甲为某国有企业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15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升一事向乙“美言几句”。乙收下该款。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
    一个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15万,我去把公司钱款补上。你还必须付我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乙反复向甲说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
    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甲的行为只构成敲诈勒索罪

    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D.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和放火罪,应当数罪并罚

    答案:A,B,C
    解析:
    甲以要挟的方法,强行向乙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该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与放火罪数罪并罚。D正确,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BC。

  • 第15题:

    共用题干
    甲为某国有企业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15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升一事向乙“美言几句”。乙收下该款。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一个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15万,我去把公司钱款补上。你还必须付我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乙反复向甲说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请回答91-94题。

    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答案:A,B,C,D
    解析:
    【考点】贪污罪;行贿罪;挪用公款罪;牵连犯【详解】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两罪区别的关键在于:挪用公款罪以非法占用为目的,贪污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意图永远地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本案中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由此可见甲已经具有非法占有公司公款的主观目的,故甲的行为构成贪污罪而非挪用公款罪。至于甲之后所谓“去把公司钱款补上”的说法并不能影响行为当时的主观故意。故D项错误。本案分为两个阶段,即贪污阶段和行贿阶段。在行贿之前,甲客观上已实际控制了20万元财物,虽然甲在主观上对于其中的15万元在实施贪污之前并非是出于为已占有的目的,但是贪污罪构成要件所要求的“非法占有”并不等同于“非法占为己有”,“为他人占有公共财物”仍然可能构成贪污罪。因此,至甲从公司取得20万元之时,其行为已具备贪污罪的全部构成要件,贪污数额为20万元。另外,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甲为竞争财务部主任职位,通过采用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行贿15万元的方法,意图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其行为还构成行贿罪,行贿数额为15万元。对于甲所犯贪污罪与行贿罪应当数罪并罚。故C正确,A、B项错误。答案为ABD。
    【考点】受贿罪;犯罪停止形态【详解】一般地说,国家工作人员一旦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其行为就已经具备了受贿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又及时退还或者上交有关部门的,只是对赃款赃物的处置,并不影响受贿罪的构成。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的财物后及时退还或上交的,不是受贿罪。可见,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财物后退还或上交是否及时,关系到对收受财物行为罪与非罪的认定。而关于及时性的判定,应当根据一般人的生活经验,综合考虑其他各种情况。本案中,尽管乙收受了甲15万元的钱款,但并未给甲或丙任何许诺,并在八天后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按照日常生活中的标准,乙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及时上交”,不构成受贿罪。D项正确,A、B、C项错误,所以答案是ABC。
    【考点】共同犯罪;介绍贿赂罪【详解】根据《刑法》第392条的规定,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介绍贿赂”系指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进行沟通、撮合,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情节严重的行为,即为行贿受贿双方“牵线搭桥”,创造条件让双方互相认识、联系,或者代为作中间联络,甚至传递贿赂物品,起媒介作用,帮助双方完成行贿受贿的交易。至于行贿人与受贿人所追求的目的是否实现,不影响该罪的成立。本案中丙并未在甲与乙之间进行沟通、撮合,促使行贿与受贿的实现,只是按照甲的委托将钱款交付给乙,因而丙的行为不构成介绍贿赂罪。故B项错误。根据刑法理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是:必须二人以上、必须有共同故意、必须有共同行为。“共同故意”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各共犯人均有相同的犯罪故意,二是各共犯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所谓“意思联络”就是指要求各共犯人主观上相互沟通,彼此联络,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共同行为”意味着各共犯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在本案中,丙接受甲的委托答应将15万元转交给乙,至此丙明知其所实施的行为系行贿行为,也明知甲与其存在行贿的意思联络,二人已经形成行贿的主观故意,而客观上丙将15万元转交给乙,丙答应甲“美言几句”,其行为已经成为共同行贿行为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丙与甲已经构成行贿罪的共同犯罪。C项正确,D项错误。本案中,丙与乙并无事先通谋,主观上没有共同的受贿故意,客观上丙接受的是请托人甲的委托,为甲谋取利益,因此二人也没有共同受贿的客观行为。因而丙与乙不成立受贿罪的共犯,故A项错误。
    【考点】放火罪;敲诈勒索罪;罪数【详解】根据《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构成放火罪。根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行为。从本罪的客观方面来看,应当主要把握以下特征:行为人对被害人采取了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是指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给予精神上的强制,造成其心理上的恐惧,使其不敢反抗。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通常包括以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人身实施暴力相威胁;以毁坏被害人的人格、名誉相威胁;以毁坏财物相威胁;以揭发被害人的隐私相威胁;以栽赃陷害相威胁;等等。本案中甲是在行贿目的未达到的情形下要求乙返还已经给予的15万元,并给付10万元的精神赔偿,声称如若不然则要告到检察院。需要注意的是,诚然乙在此时已经将收受赃款上交,即使甲将乙受贿一事告到检察院也并不会对乙构成伤害,但甲自始至终并不相信乙已将赃款上交,因此在甲看来“告到检察院”足以对乙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因此对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故A、B项错误。另外,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一行为触犯数罪名,后者为数行为触犯数罪名。吸收犯与牵连犯的区别在于:前者为数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发展的所经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发展的当然结果;后者为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本案中,甲在数日后携带汽油桶闯入乙办公室纵火,从案情来看,甲之所以放火烧毁乙的办公室,主要是因为其不相信乙已将钱款上交,希望通过继续给乙的精神造成压力,让乙返还钱款,并支付给其精神损失费10万元。本案中,甲的放火行为与敲诈勒索行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行为,但是二者之间存在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关系,因此构成牵连犯,而不是吸收犯或想象竞合犯。故C、D项错误。

  • 第16题:

    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杀人而盗窃枪支,实施完杀人行为后被抓获,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与盗窃枪支罪,属于牵连犯
    B.甲将盗窃的仿真品(价值数额较大)冒充文物出卖给他人,骗取财物的,成立盗窃罪与诈骗罪,想象竞合
    C.甲教唆乙盗窃,随后甲又与乙共同实施盗窃行为,甲成立盗窃罪与盗窃罪的教唆犯数罪并罚
    D.甲窃取属于国家秘密的国有档案,成立窃取国有档案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①盗窃枪支与故意杀人之间不具有牵连关系,甲成立盗窃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应当数罪并罚。A 选项错误。②甲盗窃仿真品数额较大成立盗窃罪,之后又冒充文物出卖给他人,成立诈骗罪,两罪数罪并罚。B 选项错误。③甲的行为属于共犯的竞合,只成立一罪,以主要行为认定犯罪。C 选项错误。④一行为触犯两罪名,成立想象竞合犯。D 选项正确。

  • 第17题:

    甲为杀死乙,放火把乙家的房屋点着,造成乙的一家三口死亡,房屋烧毁,甲的行为属于(  )。
    A.想象竞合犯
    B.实质数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答案:A
    解析:
    解析:想象竞合犯,是指一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即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一个行为,侵害了数个刑法所保护的客体,符合数个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本题中甲以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而触犯了数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

  • 第18题:

    甲对一公共住宅放火,起火后即离开,但火情随即被发现并迅速扑灭。甲的行为属于( )。

    A.放火罪的未遂
    B.放火罪的既遂
    C.放火罪的预备
    D.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未遂

    答案:B
    解析:
    犯罪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犯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而停止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既遂是指犯罪的完成形态表明某一犯罪行为已经完全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条件。放火罪在我国被认为是危险犯,其既遂标准是能够产生法定的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这种危险状态的出现为区分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准。目前我国刑法对于放火罪的既遂标准采取独立燃烧说,即认为被点燃的物体脱离引火物独立燃烧即构成犯罪既遂。由于失火罪 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罪要求必须造成法律规定的严重后果,才构成既遂,根据题目表述含义,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因此可判定答案为B。甲对公共住宅放火,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危险,成立放火罪而不是故意毁坏财物罪。D错误。

  • 第19题: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索要钱财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 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l0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lo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 D、丁为谋取不Ⅱ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l0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l0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l0万元。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A,C,D

  • 第20题:

    甲为杀死乙,放火把乙家的房屋点着,造成乙的一家三口死亡,房屋烧毁,甲的行为属于()。

    • A、想象竞合犯
    • B、实质数罪
    • C、牵连犯
    • D、吸收犯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教师甲以暴力行为强迫学生乙以200元购买其价值2元的圆珠笔,对于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 A、构成强迫交易罪
    • B、构成抢劫罪
    • C、构成不构成犯罪
    • D、构成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A,C,D

  • 第22题:

    甲和乙以低价收购假茅台酒冒充真酒,以不买酒就要收取保护费为由,强行要求多家酒店高价买酒,先后共卖出假酒50多箱,获利50多万元。对甲和乙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构成非法经营罪
    • B、甲和乙构成强迫交易罪
    • C、甲和乙构成强迫交易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想象竞合犯,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论处
    • D、甲和乙构成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行为人施某因为与伍某有仇,即入户故意杀害了伍某的全家,然后为了毁灭罪证,点燃了床单,引发大火,危及邻居张某、廖某的房舍安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某犯放火罪,因为基于重罪吸收轻罪,放火罪吸收故意杀人罪
    • B、施某犯故意杀人罪,因为放火只是故意杀人罪的延续,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 C、施某是故意杀人罪和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 D、施某犯故意杀人罪和放火罪,应当以二者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D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B

    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C

    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10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

    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10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10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10万元。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项,《刑法》第274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行威胁,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勒索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实际上绑架他人。存在实际的绑架行为,行为人利用被害人近亲属等对被害人人身安危的担忧而勒索财物的,构成绑架罪。否则,即成立敲诈勒索罪。甲向王某亲属勒索财物时,王某并未被绑架而是直接被杀害,其行为不构成绑架罪,而应当成立敲诈勒索罪。另外,在甲虚构王某被绑架的理由时隐瞒了王某被杀害的真相,其行为又触犯诈骗罪。由于甲除了故意杀人罪外,仅存在隐瞒事实,勒索财物的行为,但其又同时触犯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属于典型的“一行为触犯数法益”的想象竞合犯
    B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第2款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买卖、交易、服务为幌子采取暴力、胁迫手段迫使他人交出与合理价钱、费用相差悬殊的钱物的,以抢劫罪定罪处刑。本案中,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并索要数千元,在他人不从的情况下进行殴打,致使被害人被迫交付财物,构成抢劫罪
    C项,敲诈勒索罪与行使权利的区分在于,如果行使的权利具有正当性,同时行使的手段具有相当性,就属于行使正当权利而非敲诈勒索。丙以出卖公司商业秘密相威胁,要求公司交付10万元补偿费不具有正当性,行使的手段也不具有相当性,不属于行使正当权利,构成敲诈勒索罪。
    D项,丁先对刘某行贿,构成行贿罪。后又以告发相要挟要求返还行贿款,行贿款属于不法所得财物,法律规定应予追缴。丁没有权利要求返还,行使的权利不具有正当性,不属于行使正当权利,属于敲诈勒索。由于丁所犯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是基于数个互不关联的犯意所实施的数个独立的犯罪,应当对丁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