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观察者效应
B.自我服务的偏差
C.基本归因错误
D.我们—他们效应
第2题:
A、外表
B、局部
C、内心
D、整体
第3题:
()是指人要求社会、集体和别人对自己信任和尊重的一种感情。人们对这种感情的需要往往超过对物质的需要。
第4题:
焦点效应,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焦点效应的表现的是( )。
A.身着一身价格不菲的名牌服装上班,觉得自己成为了视线的焦点
B.同学聚会时拿出集体照片,每个人基本都在第一时间找自己
C.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往往会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来
D.在作出判断后便会执著地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职业考查能提高认知能力,因为()。
第9题:
基层单位在目标和指标策划时应注意:()围绕公司的方针来展开建立自己的目标。
第10题:
高估自己的知识
低估风险
对预测有效性的变化敏感
夸大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行为者-观察者效应
虚假一致性
自利性偏见
社会性偏差
第13题:
社会问题只涉及到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往往不能形成社会焦点,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第14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5题:
卡耐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常常骂别人很凶的人,其实自己脾气也不太好?这就是“视网膜效应”的影响力。 对本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卡耐基先生提出了视网膜效应
B. 人们通常对他人的缺点关注得多而对优点关注得少
C. “二八定律”同样适用于对人们特质的判定
D. 只关注自己缺点的人往往也会在周围人的身上寻找同样的缺点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段只介绍卡耐基先生提出的一个论点,而并没有说“视网膜效应”由谁提出,故A选项错误;“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因此文中观点认为一个人在只知道自己的缺点的时候往往会更加关注他身边的人是否也拥有类似的缺点,这是“视网膜效应”的特点。因此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文中说的是人的特质中优缺点的比例符合二八定律而非人的特质符合这一定律,故C选项偷换概念,错误。
第16题:
人们在得知自己正在被研究和观察而表现出的行为异乎寻常的现象称
A、晕轮效应
B、霍桑效应
C、蝴蝶效应
D、暗示效应
E、以上均错误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乌比冈湖效应,指的是()
第20题:
基层单位在目标和指标策划时应注意()。
第21题:
社会帮助人们摆脱了()?
第22题:
自然界对我们的压迫
自己对自己的压迫
别人对我们的压迫
我们对别人的压迫
第23题:
投射效应的实质是“强加于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
“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属于投射效应的表现
它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将人分为不同的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