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却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执意采取“钓鱼岛国有化”行动,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最近,日本又大肆炒作中国海军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本军舰军机的所谓中国威胁论调。首相安倍更抛出“同日本的冲突是中国根深蒂固的需求”的怪论,对中国的制度指手划脚。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是依法行使自身固有权利。日本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是非法无效的,中方从未承认、决不接受。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是否合适,只有该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只有带有政治偏见和别有用心的人才会对此恶意解读、横加指责。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并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 运用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第2题: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栗原家族正式签署岛屿“买卖合同”,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中国政府发表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强调,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行为完全是非法、无效的。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材料二:针对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径,我国西安、青岛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多起民众的保钓示威行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但也出现了打砸日系车4S店和日系汽车、日式餐厅等不理性行为。对此,专家指出,“抵制日货”多是不买日本品牌产品,但事实上许多日本品牌的产品在我国制造,抵制日本货虽然会让日本在华企业利益受损,但也会损害日资企业雇佣的中国员工的利益,日资企业为中国社会缴纳税金等公共贡献也会受损,进而损害我国经济的发展。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加以分析说明。
第3题:
甲国公民马克在日本国购买了由日本某企业生产的电器,马克来中国工作时也携带了该电器,在中国使用的过程中因电器的零件质量存在问题,导致马克受伤。马克就产品责任问题在中国某法院起诉。依《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第4题:
2011年8月29日,野田佳彦成为日本首相,中国政府强调要把握中日关系的正确方向。现任日本首相安倍对钓鱼岛问题以及参拜战犯使中日关系趋向紧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5题:
材料一钓鱼岛屿最新事件:中国多次立场坚定声明钓鱼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但日本却不断非法入侵并试图占为己有。(9.11)消息称,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岛主”栗原家族正式签署岛屿“买卖合同”,购买钓鱼岛并实施“国有化”。就此事件,中国政府及军方态度十分明确,表示中方强烈抗议日本此非法无效的行为,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国在维系和平友好的前提下也绝不放弃武力。9月11日起,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中发布钓鱼岛及周边海域天气预报。中国海监船编队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实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实施管辖。中国已经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领海的范围十分明确。 材料二同样,中国的民众也用自己理性的行动捍卫祖国的领土,大家心系国事,团结一致。从9月11日起,全国多地民众发起游行示威,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 中国民众的举动体现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你认为这样的民族精神能最终使我们战胜困难捍卫我国的主权吗?为什么?
第6题:
材料一: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12月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的“迎春之旅”、2008年5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材料二:在2012年9月10日,随着日本政府实施钓鱼岛“国有化”,中日关系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硬的物理反制措施。 中日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
第7题:
随着日本军方在钓鱼岛扣押中国渔船,中日关系在2012年的秋天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烈的反制措施。 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可妥协?
第8题: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栗原家族正式签署岛屿“买卖合同”,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中国政府发表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强调,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行为完全是非法、无效的。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材料二:针对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径,我国西安、青岛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多起民众的保钓示威行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但也出现了打砸日系车4S店和日系汽车、日式餐厅等不理性行为。对此,专家指出,“抵制日货”多是不买日本品牌产品,但事实上许多日本品牌的产品在我国制造,抵制日本货虽然会让日本在华企业利益受损,但也会损害日资企业雇佣的中国员工的利益,日资企业为中国社会缴纳税金等公共贡献也会受损,进而损害我国经济的发展。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民众对钓鱼岛事件的强烈反应。
第9题:
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此前,两国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并发表的四点原则共识,其中日方在关于()等敏感问题上的表态,让人们看到了日本政府在前一段时期的错误道路上悬崖勒马的希望。
第10题:
日本人喜欢奇数,中国人喜欢偶数
中国人喜欢奇数,日本人喜欢偶数
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喜欢偶数
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喜欢奇数
第11题: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日本在钓鱼岛上修建直升机场、气象站、水文站等做法,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是不得人心的
中国政府对钓鱼岛等岛屿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
钓鱼岛面积太小,在中国地图上可以不表示
第12题: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本国实业
日本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伪劣商品
反对日本向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实行贸易保护,提高国货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13题:
材料一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12月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的“迎春之旅”、2008年5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材料二在2010年9月7日,随着日本军方在钓鱼岛扣押中国渔船,中日关系在2010年的秋天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硬的物理反制措施。 中日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
第14题:
钓鱼岛问题导致哪个国家的产品在我国受到了抵制()。
第15题:
2012钓鱼岛事件中国政府是什么态度,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第16题:
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持续警告,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前一段时间,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的游行示威。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 知识链接: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一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日货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所谓的“日货”,已不再是日本纱厂生产的棉布,或者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识产权、营销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这种隐性的“日货”,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对于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有人认为,“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该观点。
第17题:
材料一: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12月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的“迎春之旅”、2008年5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材料二:在2012年9月10日,随着日本政府实施钓鱼岛“国有化”,中日关系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硬的物理反制措施。 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可妥协
第18题:
材料一钓鱼岛屿最新事件:中国多次立场坚定声明钓鱼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但日本却不断非法入侵并试图占为己有。(9.11)消息称,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岛主”栗原家族正式签署岛屿“买卖合同”,购买钓鱼岛并实施“国有化”。就此事件,中国政府及军方态度十分明确,表示中方强烈抗议日本此非法无效的行为,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国在维系和平友好的前提下也绝不放弃武力。9月11日起,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中发布钓鱼岛及周边海域天气预报。中国海监船编队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实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实施管辖。中国已经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领海的范围十分明确。 材料二同样,中国的民众也用自己理性的行动捍卫祖国的领土,大家心系国事,团结一致。从9月11日起,全国多地民众发起游行示威,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 材料一,中国政府对于钓鱼岛事件的立场态度和举措体现了政治生活什么道理?
第19题: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栗原家族正式签署岛屿“买卖合同”,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中国政府发表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强调,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行为完全是非法、无效的。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材料二:针对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径,我国西安、青岛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多起民众的保钓示威行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但也出现了打砸日系车4S店和日系汽车、日式餐厅等不理性行为。对此,专家指出,“抵制日货”多是不买日本品牌产品,但事实上许多日本品牌的产品在我国制造,抵制日本货虽然会让日本在华企业利益受损,但也会损害日资企业雇佣的中国员工的利益,日资企业为中国社会缴纳税金等公共贡献也会受损,进而损害我国经济的发展。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中该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第20题:
下列关于中国人和日本人对数字的偏好,说法正确的是:()
第21题:
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持续警告,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前一段时间,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的游行示威。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 知识链接: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一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日货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所谓的“日货”,已不再是日本纱厂生产的棉布,或者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识产权、营销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这种隐性的“日货”,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请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抵制日货”的看法。
第22题:
②③
①②③⑤
②③④⑤
②④⑤
第23题:
越南
朝鲜
韩国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