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第3题:
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
第4题:
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的国家,本币();降息的国家,本币()。
第5题: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第6题: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幅度为零。
第7题: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①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第8题:
①②
②③
①④
③④
第9题:
升值 升值
贬值 贬值
升值 贬值
贬值 升值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增长
降低
不变
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
第12题:
指货币购买力不发生剧烈变动,使人们持有货币所代表的财产的真实价值不为通货膨胀所侵蚀
意味着将物价的上涨幅度控制在社会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意味着物价上涨率为零
一般认为3%~5%或以下的物价上涨幅度即可视为物价稳定
第13题:
当重庆市CPI单月同比涨幅达到5%,或CPI中的食品价格单月同比涨幅达到6%,重庆市就将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的联动机制,保障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第14题:
小张是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0年7月开始,工资每月涨了300多元,但他感到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不大,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你认为出现这种感觉最可能的原因是().
第15题:
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第16题: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145%,地租涨幅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第17题:
宏观调控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于合理区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根据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实现2014年宏观调控的目标要做到()
第18题:
有关物价稳定错误的是()
第19题:
温和式
爬行式
奔腾式
恶性
第20题:
经济没有稳定发展
预期收入不够乐观
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物价上涨幅度高于工资增长幅度
第21题:
物价上涨快
物价上涨慢
物价不变
物价基本稳定
第22题:
食品价格下降了9.7%
猪肉价格下降了2.6%
食品价格上涨了9.7%,但涨幅比5月份的涨幅有所回落
猪肉价格上涨了2.6%,同时涨幅也比5月份的涨幅有所上升
第23题:
与物价下跌挂钩
与物价上涨挂钩
与物价上涨脱钩
与房价上涨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