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黄家屯村村民黄某有一个男孩,由于幼时患病,造成左脚跛瘸,导致行动不便.去年,这个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其父黄某带他到黄家屯小学报名入学,但学校认为他是残疾儿童,拒绝招收.为了使儿子能够入学,黄某又带领儿子到附近的另一所学校龙门镇小学报名.龙门镇小学又以此儿童非所属学区为由,拒绝招收.这件事使家长十分着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遂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诉.
试分析这位儿童是否有资格上普通小学,家长有没有申诉资格,学校有没有责任收这名儿童入学?
第1题:
残疾儿童小刚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申请就近入学时却因其是残疾人而遭到甲小学拒绝,小刚的父亲为此寻求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关于小刚的入学问题,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的做法是( )。
A.与甲小学协商解决
B.与小刚父亲协商解决
C.找其他学校招收
D.责令甲小学招收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某小学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和20名家长签订合同,同意这些家长自己教育孩子,只在期末到学校考试,学校承认这些孩子的学历。
第6题:
2012年9月3日,某报新闻热线陆续接到几位家长的紧急求助电话:我们的孩子今年已步入学龄了,按就近入学原则应进入本区的某小学就读。可自8月31日以来,该校就是不接收我们的孩子入学,学校相关负责人称,要想入学得找校长签字才行,而校长则根本不露面。现在,别的孩子已在上课了,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接到家长们的投诉后,记者迅速与该区教育局联系,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按计划,该小学今年招收6个班,每班50人,目前招生名额已满,致使一些学生无法入学。因此,他们想劝这些家长带孩子到邻近的十四中(内含小学)就读,但家长们不同意。现在,该局正在处理此事。 对此答复,家长们很不满意:十四中并不“邻近”,况且,如果该小学确实是因为学生太多而无法容纳我们的孩子,我们也就认了,但造成学校招生名额满的原因是,该校收纳了一些不属该校接收范围的“关系户”子女入学。试依法分析这一案例。
第7题:
工人王某的儿子从小两腿瘫痪,需借助手推车才能行走。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今年孩子已满7岁,父母决定送孩子上学。因附近没有专门为残疾儿童开设的特殊教育学校,就到附近一所普通小学申请就读。学校方面认为,学校本身是一所普通小学,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无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准备的专门设施,学校不宜接受残疾儿童入学。因此,学校拒绝了王某的要求。请从法律角度说明学校的做法是否合法。
第8题:
每年的9月1日都是小学开学及低领儿童升入小学的时刻,根据国内某知名网站就“如何看待接收将满6周岁儿童入小学”一事进行的调查,在86400名参与人中,选“赞同”的占73.9%,选“质疑”的占20.1%,选“不好说”的占6.0%。据了解,多地教育部门在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时,都会注明“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学入学年龄为年满6周岁”。那么,如何确定小学生的入学年龄,差一两个月、差几天甚至差一天将满6周岁的儿童可否入学到底由谁来确定?多年来,学校、家长和教育专家都是各执一词。由此,关于孩子上学问题所引发的社会争议,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多年来,每到一年升学季,就如何看待接收将满6周岁儿童入小学的问题,学校、家长和教育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由此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第9题:
平等的受教育权
享有教育资源权
人格平等权
人身自由权
第10题:
生命健康权
平等受教育权
人格尊严权
人身自由权
第11题:
教育教学权
参加进修权
获得报酬权
指导评价权
第12题:
合法,学校有权拒绝残疾儿童入学
合法,学校有招生自主权
不合法,王某的儿子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学校不应该拒绝其入学
不合法,侵犯了王某儿子的人格尊严权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普及小学、初级中等学校,()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第17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开展的社会工作主要包括()。
第18题:
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一级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第19题:
残疾儿童莉莉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申请就近入学时却因其是残疾人而遭到某小学拒绝,莉莉的父亲为此寻求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的做法是( )。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合理,学校有招收学生的权利
合理,学校有自主办学的权利
不合法,违反了尊重学生人格的规定
不合法,违反了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
第23题:
与该小学协商解决
与莉莉父亲协商解决
找其他学校招收
责令该小学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