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5000美元的钻石。经过调查,作案者肯定是M、N、O、P四个人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个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是:M:不是我作的案N:P就是罪犯0:N是盗窃钻石的罪犯P:N是有意诬陷我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那么请问罪犯是谁?( )A.MB.NC.OD.P

题目

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5000美元的钻石。经过调查,作案者肯定是M、N、O、P四个人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个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是:M:不是我作的案N:P就是罪犯0:N是盗窃钻石的罪犯P:N是有意诬陷我

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那么请问罪犯是谁?( )

A.M

B.N

C.O

D.P


相似考题
更多“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5000美元的钻石。经过调查,作案者肯定是M、N、O、P四个人中的一个。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某案件的作案者有以下猜测:Ⅰ.如果甲是作案者,则乙肯定是作案者。Ⅱ.甲是作案者。Ⅲ.甲或丙是作案者。Ⅳ.丁是作案者。已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或多人,同时知道上述四个猜测中只对了一个,则以下哪项正确?( )

    A.甲是作案者,其他人不是。

    B.乙是作案者,其他人不是。

    C.丙是作案者,其他人不是。

    D.丁是作案者,其他人不是。


    正确答案:B
    解析:假设Ⅱ为真,则可推出Ⅲ为真。但是根据题意已知四个猜测中只有一个真,所以Ⅱ不可能为真。即:
      (1)甲不是作案者。
      甲不是作案者表明Ⅰ的前件为假,所以Ⅰ为真。即:
      (2)如果甲是作案者,则乙肯定是作案者。
      由于Ⅰ为真,根据题意(四个猜测中只有一真)可推出其余两个猜测Ⅲ和Ⅳ都为假。
      (3)甲不是作案者并且丙不是作案者。
    从Ⅳ为假可推出:
      (4)丁不是作案者。
    根据(1)、(2)和(3),由于已推出甲、丙、丁都不是作案者,所以根据题意(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或多人)可推出乙是作案者。因此正确答案是B。

  • 第2题:

    甲、乙、丙、丁四人涉嫌某案被传。甲说:作案者是乙;乙说:作案者是甲;丙说:作案者不是我;丁说:作案者在我们四人中。
    如果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人说真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作案者是甲 B.作案者是乙
    C.作案者是丙 D.题干中的条件不足以断定谁是作案者


    答案:C
    解析:
    利用包容原理:甲的话→丁的话,若甲说的为真,则丁必为真,但是题干中说只有一人为真,故甲的话为假,即乙不是作案者。同理,乙的话为假,甲也不是作案者。那么真话在丙、丁之间。若丁为假,则表示四个人均为作案犯,与题目不符,故丙的话为假,即丙是案犯。

  • 第3题:

    水准仪读得后视读数后,在一个方格的四个角M、N、O和P点上读得中丝读数分别为1.254m、0.493m、2.021m和0.213m,则方格上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是( )。

    A.P、O
    B.O、P
    C.M、N
    D.N、M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某珠宝店发生盗窃事件,张某、蔡某、朱某三人有作案嫌疑。
    已知:(1)该珠宝店采用特殊的防盗系统进行保护,破解防盗系统需要掌握某种特定的破解技术;(2)如果张某作案,那么朱某也参与作案;(3)蔡某不熟悉破解防盗系统的特定破解技术;(4)罪犯肯定是张某、蔡某、朱某三人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出()。

    A.蔡某是罪犯,张某和朱某情况不明
    B.朱某是罪犯,张某和蔡某情况不明
    C.张某是罪犯,蔡某和朱某情况不明
    D.张某和朱某是罪犯,蔡某情况不明

    答案:B
    解析:
    根据(1)和(3),蔡某不懂破解技术,则他不能破解防盗系统,即不能单独作案。根据(2),如果朱某不作案,张某一定不作案,蔡某不能单独作案,则没人作案,不符合条件(4)。所以,朱某必须作案,但是张某和蔡某是否作案,不能确定。故本题选B。

  • 第5题:

    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l0000美元的钻石,经调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为:
    甲:不是我作的案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
    丁:乙是有意诬陷我
    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罪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说的均是假话,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因此可很快地得出答案为选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