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建造豪华墓穴上相互攀比,不仅助长了丧事大操大办的不正之风,也给封建迷信的卷土重来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南方的一些地方,由于墓穴大增,原来的青山已变成名副其实的“秃山”、“白山”、“石山”。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要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B.国家尊重个人生活消费的自主权,所以国家不应干涉
C.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D.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1题: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A.对
B.错
第2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观点是( )。
A.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宣扬个人主义,这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取而代之的必然结果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应当引导人们形成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第3题: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享有( )得到尊重的权利。
A.自主选择
B.民族风俗习惯
C.个人生活习惯
D.人身财产安全
第4题: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
A.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5题:
加强能源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不仅关系到能源供应,而且关系到(),关系到自然和生态环境,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大局。
第6题:
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第7题:
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面小康水平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 ②全面小康水平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③全面小康水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实现目标 ④全面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8题:
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和智能的发展,关系到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终身生活,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9题:
2010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在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乡家庭崇尚绿色环保,积极参与节能减碳环保行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第10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为此,要求人们() ①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②抑制消费,由消费型社会向节约型社会转变 ③反对超越现实条件和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 ④坚持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
第11题:
国家
集体
个人
社会
第12题:
技能
体能
体质
第13题:
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A.国家
B.集体
C.个人
D.社会
第14题:
A.获取与消费生活资料
B.解决个人生活来源的方式
C.培养社会角色
D.社会交往方式
E.日常生活习惯
第15题: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体现( )。
A.国家的利益
B.人民的利益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
第16题:
第17题:
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使用即开型有奖发票,引导消费者提高索要发票的意识。消费者索要发票() ①是为国家税收作贡献②有利于国家税款足额入库 ③是消费者必须履行的义务④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凭据
第18题:
“寅吃卯粮”被视为美国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而在金融危机中,“遍体鳞伤”的金融机构如今再不敢像以往那样随意放贷,转而提高贷款门槛,让习惯超前消费的美国人叫苦不迭。这启示我们()
第19题:
职业道德与()关系最密切,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和谐,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20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6日下午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6项重点任务,在倡导推广绿色消费上,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第21题: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得到尊重的权利。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生活习惯
人格尊严
个人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