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隧道开挖时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2017真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变形、受力状态的检测。2)隧道周边收敛测量采用的仪器有( )。(2017真题)

    A:地质罗盘
    B:收敛计
    C:水准仪
    D:全站仪

    答案:B
    解析:
    隧道周边收敛量测是在隧道两侧壁面对称埋设测桩,用收敛计进行量测。

  • 第2题:

    隧道断面开挖的基本要求有( )。

    A.开挖断面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B.应尽量减少超挖,超挖部分必须回填密实
    C.应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D.隧道开挖轮廓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

    答案:A,B,C,D
    解析:
    隧道开挖应该满足以下要求:开挖断面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超挖,超挖部分必须回填密实;应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隧道开挖轮廓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

  • 第3题:

    隧道断面开挖的基本要求有( )。

    A:开挖断面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B:应尽量减少超挖,超挖部分必须回填密实
    C:应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D:隧道开挖轮廓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

    答案:A,B,C,D
    解析:
    隧道开挖应该满足以下要求:开挖断面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超挖,超挖部分必须回填密实;应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隧道开挖轮廓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

  • 第4题: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变形、受力状态的检测。4)地表沉降量测断面应尽可能与隧道轴线垂直,根据地表纵向坡度确定量测断面数量,一般不少于( )。(2017真题)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答案:B
    解析:
    量测断面尽可能与隧道轴线垂直,根据地表纵向坡度确定地表量测断面数量,一般不少于3个。

  • 第5题: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变形、受力状态的检测。4)地表沉降量测断面应尽可能与隧道轴线垂直,根据地表纵向坡度确定量测断面数量,一般不少于( )。(2017真题)(2017检师真题)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答案:B
    解析:
    量测断面尽可能与隧道轴线垂直,根据地表纵向坡度确定地表量测断面数量,一般不少于3个。

  • 第6题:

    以下关于隧道监控量测描述中,正确的有()。

    A.隧道监控应按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建立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制度
    B.隧道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
    C.监控量测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经培训后上岗
    D.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城市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
    E.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答案:B,C,D,E
    解析:

  • 第7题:

    采用复合式衬砌时,隧道的开挖轮廓应预留变形量。该预留变形量与设计允许超挖值是同一概念。()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某隧道是Ⅳ~Ⅴ级围岩其覆盖层厚度为80~250m。有关隧道量测内容和方法论述错误的是()。

    • A、该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 B、该隧道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裂缝描述
    • C、该隧道如果围岩差、断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严格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他量测
    • D、该隧道全线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填空题
    隧道施工中必须进行监控量测,量测结果必须及时反馈并指导()。

    正确答案: 施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隧道开挖后必须及时埋设监控量测点,开挖支护后()内读取初始数据。监控量测点要设置标识牌,标示里程、设点时间、责任人等相关信息。

    正确答案: 2小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隧道开挖断面应以()为基准,考虑预留变形量、测量贯通误差和施工误差等因素作适当加大。

    正确答案: 衬砌设计轮廓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采用复合式衬砌时,隧道的开挖轮廓应预留变形量。该预留变形量与设计允许超挖值是同一概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变形、受力状态的检测。2)隧道周边收敛测量采用的仪器有( )。(2017真题)(2017检师真题)

    A.地质罗盘
    B.收敛计
    C.水准仪
    D.全站仪

    答案:B
    解析:
    隧道周边收敛量测是在隧道两侧壁面对称埋设测桩,用收敛计进行量测。

  • 第14题: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包括隧道施工阶段与运营阶段控制测量和监控测量。( )(2013真题)


    答案:错
    解析:
    隧道施工监控量i则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变形、受力状态的监测。

  • 第15题:

    隧道开挖时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 )


    答案:对
    解析:

  • 第16题:

    隧道洞口开挖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2013真题)

    A:洞口开挖和进洞施工宜避开雨期、融雪期及严寒季节
    B:洞口永久性挡护工程应等到围岩变形结束后方可施工
    C:应对地表降沉和拱顶下沉进行监控量测,并适当增加量测频率
    D:边坡和仰坡施工可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开挖,并及时支护

    答案:A,C
    解析:
    B:洞口永久性挡护工程应紧跟土石方开挖及早完成。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D:洞口边坡及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口有邻,近建(构)筑物时,应采取微震动控制爆破。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 第17题:

    隧道监控量测中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的测试精度要求均为0.1mm。( )(2013真题)


    答案:错
    解析:
    拱顶量测精度±0.5mm,地表量测精度±1mm。

  • 第18题:

    关于预留变形量,错误的说法是()

    • A、在确定开挖尺寸时,应预留必要的初期支护变形量,以保证初期支护稳定后,二次衬砌的必要厚度。
    • B、围岩压力越大预留变形量越大。
    • C、当围岩呈“塑性”时,变形量是比较大的。由于预先设定的变形量与初期支护稳定后的实际变形量往往有差距,故应经常量测校正,使延续各衬砌段预留变形量更符合围岩及支护变形实际。
    • D、硬质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大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预留变形量。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隧道开挖后必须及时埋设监控量测点,开挖支护后()内读取初始数据。监控量测点要设置标识牌,标示里程、设点时间、责任人等相关信息。


    正确答案:2小时

  • 第20题:

    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量测项目和内容。

    • A、进行
    • B、决定
    • C、分别
    • D、及时调整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量测项目和内容。
    A

    进行

    B

    决定

    C

    分别

    D

    及时调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监控量测资质,对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过程进行监理和()监控量测成果等。

    正确答案: 审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以下关于隧道监控量测描述中,正确的有()。
    A

    隧道监控应按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建立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制度

    B

    隧道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

    C

    监控量测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经培训后上岗

    D

    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城市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

    E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正确答案: B,C,D,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