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被怀疑有舞弊行为的人进行面谈时,审计师应该:( )A.保证在面谈期间嫌疑人的上司在场 B.锁上门以保证没有人打扰此次面谈 C.注意嫌疑人对措词的选择 D.询问嫌疑人是否犯有舞弊行为

题目
当与被怀疑有舞弊行为的人进行面谈时,审计师应该:( )

A.保证在面谈期间嫌疑人的上司在场
B.锁上门以保证没有人打扰此次面谈
C.注意嫌疑人对措词的选择
D.询问嫌疑人是否犯有舞弊行为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A不正确,如果上司在场,面谈最不可能让嫌疑人坦白或提供其他有用信息。B不正确,面谈应在不受干扰的房间进行,但房间里不应该有阻止嫌疑人离开的实物障碍,包括上锁的门,这样会给嫌疑人造成心理压力。C正确.注意选择的措词,例如轮流使用代名词和动词,可以显示出哪句话是不诚实的或是捏造的。D不正确,在目的是寻求嫌疑人坦白的面谈中,审计师应该表现出已经掌握了舞弊证据,询问嫌疑人是如何实施舞弊行为的。
更多“当与被怀疑有舞弊行为的人进行面谈时,审计师应该:( )”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果内部审计师怀疑存在舞弊行为,他应该:()

    • A、确认已经发生的损失。
    • B、与控制资产的人员面谈。
    • C、确定可能与该事件有牵连的雇员。
    • D、就此形势下需要进行何种调查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如果内部审计人员怀疑存在舞弊行为,他应该()。

    • A、确认已经发生的损失
    • B、与控制资产的人员面谈
    • C、确定可能与该事件有牵连的人员
    • D、建议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有必要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为获得有关犯罪活动的信息,内部审计师在与某部门员工面谈时,不应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 A、为保密,只有该审计师一人与职员进行面谈。
    • B、除了要澄清事实以外,内部审计师不应该打断接受面谈的人的谈话。
    • C、面谈者应该以一种非威胁的方式实施面谈。
    • D、面谈者应该采用一些在其他情况下使用的面谈方法。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当某内审人员与被怀疑有舞弊行为的人进行面谈时,面谈者应该:()

    • A、同时询问嫌疑人和其他无关人员。
    • B、询问嫌疑人进行舞弊的原因和目的。
    • C、注意嫌疑人对措词的选择。
    • D、保证在面谈间嫌疑人的领导在场。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如果某内部审计师约见三个人,其中一个被怀疑有欺诈行为。下列哪种方法最无效?()

    • A、要求每人写一份书面陈述来解释个人行为
    • B、发挥寻求真相人员的作用
    • C、仔细倾听每一位面谈者说的话
    • D、试图让被怀疑的人坦白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单选题
    当某内审人员与被怀疑有舞弊行为的人进行面谈时,面谈者应该:()
    A

    同时询问嫌疑人和其他无关人员。

    B

    询问嫌疑人进行舞弊的原因和目的。

    C

    注意嫌疑人对措词的选择。

    D

    保证在面谈间嫌疑人的领导在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询问和面谈。在目的是寻求嫌疑人坦白的面谈中,面谈者应该显示出对嫌疑人犯有舞弊行为的信心,因此面谈者应该询问嫌疑人是如何实施舞弊行为的。而不是询问其舞弊的原因,B是错误的。要注意嫌疑人选择的措辞,例如轮换使用代名词和动词,可以显示出哪句话是不诚实的或是捏造的。

  • 第7题:

    单选题
    某生产企业的内部审计师怀疑,公司单价很高的存货发生舞弊行为发生。关于舞弊正在发生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
    A

    对可能发生舞弊行为的领域进行实质性测试

    B

    与销售经理进行面谈,核实销售的变动情况

    C

    对存货实施突击性盘点,调查存货的缩减情况

    D

    通过仓库保管人员了解存货的管理模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舞弊的审查程序。对存货实施突击性盘点是对存货舞弊调查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 第8题:

    单选题
    对舞弊存有怀疑的内部审计师应该:()
    A

    确定损失已发生;

    B

    与参与资产控制的人员访谈;

    C

    确认受该案件牵连的人员;

    D

    内部审计师可以就此情形下需要开展的调查活动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舞弊类型。
    D.正确。当内部审计师怀疑组织内部存在舞弊行为时,应该将情况告之组织的恰当权威人士。内部审计师可以就此情形下需要开展的调查活动提出建议。此后,内部审计师应该不断追踪,以了解内部审计活动的职责是否得到实现(实务公告1210.A2-1)。
    答案A不正确,确定损失会使舞弊人员警觉。于是,舞弊者会破坏或危及有关证据的安全;
    答案B不正确,与参与资产控制的人员访谈是舞弊调查的组成部分;
    答案C不正确,确认受该案件牵连的人员是舞弊调查的组成部分。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哪种情形下,内部审计师最有可能让被审计单位看到工作底稿?()
    A

    当怀疑存在舞弊行为时

    B

    当内部审计师记录了具体的对被审计单位不利的结论时

    C

    当内部审计师认为内容没有争议时

    D

    当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意见来评价重要性和准确性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如果内部审计师与四个人面谈,其中一个被怀疑有舞弊行为。哪一个面谈方法是不建议被采用的?()
    A

    通过询问来寻找真相。

    B

    试图让嫌疑人坦白。

    C

    仔细地聆听面谈者所说的内容。

    D

    要求每个人写一份书面说明来解释个人行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程描述的询问和面谈。审计师应该避免使面谈对象产生一种正在试图使其坦白或者认罪的印象。

  • 第11题:

    单选题
    为获得有关犯罪活动的信息,在与职员面谈时,以下哪项技术是内部审计师应该避免的?()
    A

    为保密,只有该内部审计师与该职员两人进行面谈。

    B

    除了要澄清事实以外,内部审计师不应该打断接受面谈的人的谈话。

    C

    面谈者应该以一种非威胁的方式实施面谈。

    D

    面谈者应该利用一些与在其他情况下使用方法相似的面谈方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正确。现金收入清单表现为支票的形式是预防性的控制,这是想要阻止不理想的事件发生。由于收入在记录前,涉及现金的违规是最有可能的。所以,要么是汇款建议,要么是支票清单都应预先准备,以便尽可能建立现金记录责任。现金登记簿表现为现金收入清单形式。清单的一张复印件要过到现金收入日记账中,另一张送至出纳处与支票和流通标准核对。B不正确,由于纠正性控制矫正了差错或违规事件。C不正确,由于检查性控制揭示了已发生的差错或违规事件。D不正确,由于指导性控制引起或鼓励理想的事件发生。

  • 第12题:

    单选题
    如果内部审计师怀疑存在舞弊行为,他应该:()。
    A

    确认已经发生的损失

    B

    与控制资产的员工面谈

    C

    确定可能与该事件有牵连的员工

    D

    建议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有必要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当内部审计师与被怀疑有舞弊行为的人进行面谈时,内部审计师应该()

    • A、保证在面谈期间嫌疑人的上司在场。
    • B、选择的环境应避免被打扰,同时锁上门。
    • C、注意嫌疑人对措词的选择。
    • D、询问嫌疑人是否犯有舞弊行为。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内部审计师与有舞弊嫌疑的人员进行面谈,应该注意的是:()

    • A、选择比较隐蔽的地点,做好是锁上房间的门之后面谈
    • B、使用封闭式的问题会更加有效
    • C、在面谈期间要求嫌疑人的直接领导在场
    • D、以不同的提问题方式重复提问,以发现解释的差异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若内部审计师怀疑存在舞弊行为,则他下一步应该:()

    • A、提出进行调查的建议
    • B、与采购人员进行面谈
    • C、计算舞弊造成的损失
    • D、审查是否存在资产流失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对舞弊存有怀疑的内部审计师应该:()

    • A、确定损失已发生;
    • B、与参与资产控制的人员访谈;
    • C、确认受该案件牵连的人员;
    • D、内部审计师可以就此情形下需要开展的调查活动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如果内部审计师与四个人面谈,其中一个被怀疑有舞弊行为。哪一个面谈方法是不建议被采用的?()

    • A、通过询问来寻找真相。
    • B、试图让嫌疑人坦白。
    • C、仔细地聆听面谈者所说的内容。
    • D、要求每个人写一份书面说明来解释个人行为。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单选题
    如果内部审计人员怀疑存在舞弊行为,他应该()。
    A

    确认已经发生的损失

    B

    与控制资产的人员面谈

    C

    确定可能与该事件有牵连的人员

    D

    建议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有必要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当内部审计师与被怀疑有舞弊行为的人进行面谈时,内部审计师应该()
    A

    保证在面谈期间嫌疑人的上司在场。

    B

    选择的环境应避免被打扰,同时锁上门。

    C

    注意嫌疑人对措词的选择。

    D

    询问嫌疑人是否犯有舞弊行为。


    正确答案: C
    解析: a不正确。如果上司在场,面谈最不可能让嫌疑人坦白或提供其他有用信息。
    b不正确。面谈应该在不受干扰的房间内进行,但是房间里不应该有阻止嫌疑人离开(如果他或她愿意的话)的实物障碍,包括上锁的门。
    c正确。注意嫌疑人的措辞,例如轮流使用代名词和动词,可以显示出哪句话是不诚实的或是捏造的。
    d不正确。面谈的目的是证实犯罪嫌疑人是否犯有舞弊行为。如果面谈者直接询问嫌疑人是如何实施舞弊行为的,可能会引起其反感或引起其警觉,导致出现不合作态度,影响了面谈效率。

  • 第20题:

    单选题
    如果内部审计师怀疑存在舞弊行为,他应该:()
    A

    确认已经发生的损失。

    B

    与控制资产的人员面谈。

    C

    确定可能与该事件有牵连的雇员。

    D

    就此形势下需要进行何种调查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 B
    解析: A.不正确。若不经过深入的调查,仅靠怀疑是无法确认舞弊所造成的损失的。
    B.不正确。舞弊行为不一定都涉及到资产问题,因此与控制资产的人员面谈不一定是必要的。
    C.不正确。若不经过深入调查,仅靠怀疑无法确定与舞弊行为有牵连的雇员。
    D.正确。内部审计师怀疑组织内部存在舞弊时,应该将情况告知组织内有关主管人员,内部审计师应就此形势下需要进行何种调查提出建议。

  • 第21题:

    单选题
    内部审计师与有舞弊嫌疑的人员进行面谈,应该注意的是:()
    A

    选择比较隐蔽的地点,做好是锁上房间的门之后面谈

    B

    使用封闭式的问题会更加有效

    C

    在面谈期间要求嫌疑人的直接领导在场

    D

    以不同的提问题方式重复提问,以发现解释的差异


    正确答案: A
    解析: 选项A,面谈的房间不应该有阻止面谈者离开的障碍,比如锁门;选项B,内部审计师采用面谈技术是为了收集和发现信息,所以使用开放式问题会更加有效;选项C,嫌疑人的直接领导在场,会影响嫌疑人提供有用的信息。

  • 第22题:

    单选题
    为获得有关犯罪活动的信息,内部审计师在与某部门员工面谈时,不应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A

    为保密,只有该审计师一人与职员进行面谈。

    B

    除了要澄清事实以外,内部审计师不应该打断接受面谈的人的谈话。

    C

    面谈者应该以一种非威胁的方式实施面谈。

    D

    面谈者应该采用一些在其他情况下使用的面谈方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正确。要有两个人共同参与面谈,其中一人作为证人。鉴于缺乏犯罪讯问的经验,内部审计师应该允许安全专家参与面谈。
    b.因为内部审计师应该努力争取面谈对象的信任。如果经常打断接受面谈的人的谈话,他们会隐藏观点或者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
    C.如果面谈者采取威胁的方式,面谈对象就不会回答问题。
    d.这是涉及舞弊调查的面谈,是一种特殊的面谈。如果面谈者在面谈过程中应用了一般面谈方法,可以使面谈对象保持一种舒适的状态,这样才能产生一种高效率的面谈氛围。

  • 第23题:

    单选题
    若内部审计师怀疑存在舞弊行为,则他下一步应该:()
    A

    提出进行调查的建议

    B

    与采购人员进行面谈

    C

    计算舞弊造成的损失

    D

    审查是否存在资产流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舞弊的调查。如果内部审计师怀疑组织存在舞弊行为,应建议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进行调查。舞弊不一定与采购有关,选项B不正确;选项C,审计师仅仅是怀疑舞弊,没有十足的证据,所以无法计算舞弊造成的损失;选项D,舞弊不一定表现在资产流失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