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下列情况中是造成非抽样风险原因的有()。
第5题:
(),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
第6题: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
第7题:
()不是审计方法选用的基本原则。
第8题:
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
审计中采用统计抽样的局限性
第9题: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账目基础审计
系统基础审计
第10题:
依靠群众选择审计方法
依据审计方式选择审计方法
依据审计人员素质选择审计方法
根据审计结论的保证程度选择审计方法
第11题:
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被审计单位的选择
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
审计成本的臸约
统计抽样的局限性
第12题:
审计方法的选择不合理
审计工作中采用抽样方法
审计程序的设计不当
审计人员的工作疏忽
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控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包括()等。
第16题: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第17题: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第18题:
下列选项中,单位至少应当关注涉及内部审计的风险有()。
第19题: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
第20题:
由于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的审计风险
由于审计方法选用不当导致的审计风险
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的审计风险
由于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导致的审计风险
由于重要性水平确定不当带来的审计风险
第21题:
审计方法的选择不合理
审计工作中采用抽样方法
审计程序的设计不当
审计人员的工作疏忽
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控
第22题:
确定的样本量过少
实施了不恰当的的审计程序
实施了不恰当的抽样方法
因工作疏忽未能发现样本中实际存在的误差
对审计证据存在误解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误差
第23题:
审计人员的管理
审计方法的开发与管理
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法制管理
审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