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过程没有按照规范程序执行造成的风险是指()
第7题: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统计抽样,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量化()。
第8题: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
第9题:
审计方法的选择不合理
审计工作中采用抽样方法
审计程序的设计不当
审计人员的工作疏忽
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控
第10题:
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
抽样风险
控制风险
第11题:
在统计抽样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非抽样风险;在非统计抽样中,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抽样风险
只要有审计抽样就存在抽样风险
由于抽样风险可以量化,注册会计师可以控制,但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不能量化,所以注册会计师无法控制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存在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的结论,但不会影响审计的效率
第12题:
审计方法的选择不合理
审计工作中采用抽样方法
审计程序的设计不当
审计人员的工作疏忽
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控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程序设计和使用不当,审计方法选择不合理,审计人员工作疏忽等原因造成的审计风险属于()。
第18题:
下列情况中是造成非抽样风险原因的有()。
第19题:
审计人员在设计样本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第20题:
审计程序设计及执行不恰当
抽样过程没有按照规范程序执行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样本审查结果解释错误
第21题:
审计目标和分层
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和预期总体误差
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第22题:
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
误拒风险
误受风险
第23题:
确定的样本量过少
实施了不恰当的的审计程序
实施了不恰当的抽样方法
因工作疏忽未能发现样本中实际存在的误差
对审计证据存在误解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