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干部政绩,这种做法意味着()。
A. GDP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 GDP不能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C. 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D. 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第1题:
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
B.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
C.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
D.选人用人要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
第2题: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GDP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GDP”,而是“黑色GDP”了。这说明( )。
A.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B.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3题:
第4题:
GDP与科学发展观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功利主义的政绩观将GDP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而案例中有关地方政府则试图“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这种对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认识就是一种()。
第5题: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 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 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 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 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以本案例为代表,对GDP指标地位的反思与争论意味着在日后的公共行政活动中()。
第6题:
GDP与科学发展观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以本案例为代表,对GDP指标地位的反思与争论意味着在日后的公共行政活动中()。
第7题:
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第8题:
不再单纯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这意味着()
第9题:
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好指标,是因为()。
第10题:
改革GDP核算势在必行
传统GDP是反映环境破坏的指标
生态保护应列为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传统GDP是干部考核的硬指标
第11题:
行为动机
相对利益量
绝对收益
执行速度
第12题: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于部政绩,这种做法意味着( )。
A.GDP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GDP不能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第15题:
第16题:
GDP被普遍用于衡量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
第17题: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 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 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 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 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功利主义的政绩观将GDP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而案例中有关地方政府则试图“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这种对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认识就是一种()。
第18题:
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好的同步指标,是因为()。
第19题:
连续多年保持GDP高速增长的W市今后不再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而将更多地重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以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
第20题:
GDP与科学发展观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功利主义通过计算利益的大小来确定行为的道德价值,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导向下,政府在设计行政职责与目标时,往往关注的是政府管理的()。
第21题:
效率导向
价值导向
公平导向
权利导向
第22题:
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23题:
科学发展观
功利主义观念
效果主义观念
片面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