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B.“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C.“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D.“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1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改为被动句。
Soitisnotsurprising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bytheWorldWideFundforNature.
第2题:
A.理解性问题
B.分析性问题
C.知识性问题
D.应用性问题
第3题: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磁场原本是条形式的
B.磁层中有固定的区域,其形状是扁而不对称的
C.没有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磁场是不会变化的
D.地球磁层的形成需要具备强大的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两个因素
第4题:
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一项是( )。
第5题:
对划线的句子“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在文中的深刻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B.人应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C.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D.欲望是万恶之源
第6题:
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
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
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
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主要考察对一些原理、原则的理解的程度,可用语言、文字、符号、数据等来表达的是下列哪一项问题?()
A知识性问题
B应用性问题
C分析性问题
D理解性问题
第10题:
划线钻孔的样冲眼不但要打准,而且要打大。
第11题:
或者清者自清,或者浊者自浊
不但清者没自清,而且浊者没自浊
虽然清者已自清,但浊者没自浊
尽管清者没自清,但浊者已经自浊
第12题:
李言是一位改革家
李言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不顺利的事
李言在改革过程中从政了
李言在改革之路上春风得意
第13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②翻译成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题:
A.应用性问题
B.知识性问题
C.分析性问题
D.理解性问题
第15题:
对文中划线句子涵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是永存的,不会生生灭灭
B.道看不见却无处不在
C.道是有根源的,且这一根源是可寻的 .
D.道是永远的、无限的
第16题: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体中的各种细胞在功能上实际是没有分别的
B.动物体中的某些细胞具有受精卵细胞的发育功能
C.动物体中特定的某些细胞与受精卵的功能相同
D.动物体细胞在执行特殊功能时与受精卵细胞具有同样的潜在能力
第17题:
填入文中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
B.因为
C.但是
D.诚然
第18题: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阅读科技论文的信息解读能力应包括()。
第22题:
划线钻孔的样冲眼不但要打准,而且要打()。
第23题:
知识性问题
应用性问题
分析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