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第1题: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白马象征矛盾的特殊性,马则象征着普遍性,白马非马论割裂了二者的关系。选A。
第2题:
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第3题: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第4题:
形而上学在矛盾概念上的错误是()。
第5题: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第6题:
我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的关系。
第7题: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
第8题:
割裂了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割裂了事物质与量的关系
割裂了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割裂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第9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第10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第11题:
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第12题: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第13题: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白马非马”论明显将个别性、特别性夸大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它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割裂开来。所以正确答案为ABD。
第14题:
第15题: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第16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第17题: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第18题:
战国中期赵国的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该命题的错误之处在于()。
第19题: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第20题:
内因和外因
同一性和斗争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第21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联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第22题: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第23题: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和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