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际科学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本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

题目

一个国际科学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本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尚需研究。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成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相似考题

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5~9 题。一个国际科学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本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尚需研究。第 5 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成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更多“一个国际科学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 ”相关问题
  • 第1题:

    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

    A.本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实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正确答案:D
    能够作为实验研究可行性依据的必须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可行性结论。A选项谈到了铁元素提高海洋生产力理论在20年代提出,但此后“科学家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完善”,也就是说这种研究的可行性还没有被证实。B项和C项都是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结论。D项是经过证实的结论,因此是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

  • 第2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成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呈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正确答案:C
    C  [解析] C项内容是一种结果,并不属于此项研究活动的一部分内容。

  • 第3题:

    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相应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包括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内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正确答案:C
      36【答案】C。  解析:A文中信息显示硫化六氟化合物只可检测硫铁的变化和去向并没有辅助硫酸铁发挥效力的作用。B“让蓝色海洋变绿”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并不是海洋生产力所包含的一项内容。D最后一段中说“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尚需研究”D选项中“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的说法过于绝对了。
      

  • 第4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可行性的依据是:

    A. 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沦
    B. 硫酸铁可以让监笆变绿
    C. 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 实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A选项谈到了铁元素提高海洋生产力理论在20年代提出,但此后“科学家一直在对这一理论理行完善”,也就是说这种研究的可行性还没有被证实。“科学家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研究的可行性。B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不确切。C不够全面,这个结论是经过实验验证的。故答案为D。

  • 第5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不仅可大幅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国际科学家小组所进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据是:

    A. 20世纪20年代即已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 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海洋生产力提高理论的检验完善
    C.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并已在某些海域试验成功
    D. 硫酸铁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增加30多倍

    答案:C
    解析:
    根据第二段首先提出这一理论,并指出科学家一直在验证,最后给出证据,并进一步解释说明: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可知C项正确。

  • 第6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相应的作用。
    B. 海洋生产力包括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 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 向海内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答案:C
    解析:
    A文中信息显示硫化六氟化合物只可检测硫铁的变化和去向并没有辅助硫酸铁发挥效力的作用。B“让蓝色海洋变绿”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并不是海洋生产力所包含的一项内容。D最后一段中说“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尚需研究”D选项中“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的说法过于绝对了。故答案为C。

  • 第7题: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成员有哪些人?


    正确答案: 1980年1月6日,由董兆乾、张青松组成的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澳大利亚凯西站进行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访问。

  • 第8题:

    南极协商会议可以协商研究的问题有()。

    • A、和平利用南极
    • B、在南极的科学研究
    • C、在南极的国际科学合作
    • D、缔约国互相观察
    • E、在南极行使管辖权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访问是在()年。

    • A、1978
    • B、1979
    • C、1980
    • D、1981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1984年10月,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开展科学考察。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建立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站。
    A

    长城

    B

    黄河

    C

    昆仑

    D

    中山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访问是在()年。
    A

    1978

    B

    1979

    C

    1980

    D

    1981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1980年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某国科考站,进行了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访问。该站属于哪一国家?

    正确答案: 1980年1月6日由董兆乾、张青松组成的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澳大利亚凯西站,进行了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访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相应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内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正确答案:C
    A项,文中信息显示硫化六氟化合物只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并没有辅助硫酸铁发挥效力的作用。B项偷换概念,“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是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内容,而不是海洋生产力的内容。最后一段中说“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尚需研究”,而D选项“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却将未然说成已然,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 第14题:

    阅读下文,并回答33—36问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

    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

    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

    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

    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

    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

    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正确答案:C
    33【答案】C。  解析: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浮游生物增加”是“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亚铁”之后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这个问题尚有待研究。这并不属于此次研究活动的一部分内容。ABD选项均可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

  • 第15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成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正确答案:C
    C
    C项内容是偷换概念,将题干中的“微生物”偷换成“浮游生物”。

  • 第16题: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入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20多倍。

    科学家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弹出材料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原文说明投放硫酸铁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增加浮游生物,是否会产生这样的后果还无定论,并且这也不是实验愿意看到的结果。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C项的“以增加”表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浮游生物,这明显与原文不符。

    A、B、D三项均为国际科学小组研究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17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所谓天才,我理解就是不屈从外力,由着自己的天性行事。他总爱在主体的能动性中,最大量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一种创造的美、表现的美、自我愉悦和自我欣赏的美。这美,主要体现为一种原始生命力,一种无功利的本我显现,与习俗意义的成功名利无缘,与中庸之道忤逆。故此,在世俗的眼中,天才是病态和怪异者:对社会结构和群体秩序来说,天才是异端和不稳定因素。天才的创造过程,就是一种同内外两界压抑与反压抑、反抗与顺从、堕落与升华的角力过程。 文中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对“天才”的理解的观点,其中,准确的一项是:

    A. 天才是不屈从外力,由着自己的天性行事。
    B. 天才是伟大的创造者,是病态与怪异者,是异端与不稳定因素,是矛盾角力的产物。
    C. 天才是伟大的创造者,是病态与怪异者。
    D. 天才是由着自己的天性行事,是异端与不稳定因素,是矛盾角力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材料概括天才具有的特征是:(1)天才是伟大的创造者。(2)天才是病态与怪异者。(3)天才是异端和不稳定因素。(4)天才是矛盾角力的产物。故答案为B。

  • 第18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对文中划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 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
    C. 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 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A、B选项谈到由于“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这在原文中都是没有信息依据的。文章画线部分说的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并没有说减少到什么程度。D“南极海域海洋可吸收温室气体”并不是在“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可能吸收温室气体。故答案为C。

  • 第19题:

    1984年10月,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开展科学考察。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建立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站。

    • A、长城
    • B、黄河
    • C、昆仑
    • D、中山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1980年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某国科考站,进行了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访问。该站属于哪一国家?


    正确答案: 1980年1月6日由董兆乾、张青松组成的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澳大利亚凯西站,进行了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访问。

  • 第21题:

    《南极条约》规定南极地区只能()。

    • A、用于和平目的
    • B、用于国际开发
    • C、用于促进科学调查方面的国际合作
    • D、用于勘探和考察
    • E、用于国际研究

    正确答案:A,C

  • 第22题:

    多选题
    《南极条约》规定南极地区只能()。
    A

    用于和平目的

    B

    用于国际开发

    C

    用于促进科学调查方面的国际合作

    D

    用于勘探和考察

    E

    用于国际研究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南极协商会议可以协商研究的问题有()。
    A

    和平利用南极

    B

    在南极的科学研究

    C

    在南极的国际科学合作

    D

    缔约国互相观察

    E

    在南极行使管辖权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访问是在()年。
    A

    1978

    B

    1979

    C

    1980

    D

    1981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